第186页

尤其是到最近这一年风声吃紧后,普通人就算拿着钱,也很难买到诸如药物一类紧缺的物资。

沈璁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了国际礼拜堂的axi神父。

神父原本是加拿大人,看年纪比沈克山也小不了太多,当他找上门来时,沈璁原本是不愿搭理的。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沈克山沽名钓誉的原因,这样上门寻求募捐的人并不在少数;沈璁并不在乎名声,一般都是只是随便在手下找个人出面,拿钱打发掉就好。

那天他照例吩咐下去,很快就离开公司出门应酬去了。

等他重新回到公司,准备拿上文件回家处理时,天都黑尽了,可axi神父居然还在公司的门外等他。

跟普通上门“乞讨”的那些态度“诚恳”,衣着光鲜的人不一样,axi神父只穿了一件被水洗得发白起球的袍子,手边还牵着两个孩子。

神父并不奉承,也没有刻意讨好,只是开门见山地表明,自己听说了英租界的领事有意跟沈璁手下的药厂谈合作,他这才知道,沈璁手上有药。

他不要钱,也不求别的,只想要两盒药厂生产的抗生素,回去救一个感染了严重肺炎的小男孩。

虽然吩咐手下拿来了药,但沈璁本身并不是一个同情心泛滥的人。

之后他派人打听过,国际礼拜堂里收容了许多上海甚至周边地区,因战乱失去双亲的孤儿。

洋人的教堂,钱多少还是能筹措到的,但药物,尤其是强力的抗生素,属于战略物资,没有人会拿去救那些命如草芥的,平民的孩子。

就算axi神父原本就是西医出身,但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药,他还是什么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