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同时也收获了一支相对忠诚的外围武力。
那么到了西贡破城的这一天,北越兵的最后一点剩余价值也榨取干净了:之前联军在湄公河平原烧杀抢劫打草谷都是打着北越朝廷的名义去做的。
现在,王博要打发北越人滚蛋了。再往后经营湄公河产粮区,乃至攻打暹罗这些好事,都和北越新朝廷没关系了。
虽说这一路走来,北越主将也看出了盘踞西贡对于国家的好处。然而远在顺化的北越新朝廷现在还忙于整顿内务,根本顾不上将视线投射到湄公河平原。
所以面对王大司令这个再及时不过的要求,刚刚产生了一点占坑想法的北越主将,也只能咬牙点头应是,答应带部众“回国”。
北越主将很清楚,形势比人强。眼下明人的火枪队占了城池,还有阮氏兵马帮衬,自家这点人根本不是对手。万一起了龃龉,自家一定会吃大亏。
再说了,主将其实也没有从自家王爷那里得到什么捣乱的授权。
嚣张跋扈的王司令,压根没有正眼再看军将的动作……不识时务的人就没有好下场,明天再让老子看见你们在西贡周围晃悠,说不得就要开枪送客了。
打发走一干厌物后,王司令搓一搓脸,堆起笑容,下令召见侯在门外的一批客人。
什么客人呢?明人商贾。
后世有远赴非洲卖小商品的哥们,十七世纪也有在南洋各个城邦开门做生意的明人商贾集团。
这些明商熟知当地情况,又能写会算,血脉同源,还有比这更完美的带路党吗?
事实上,南洋都督府之所以敢大踏步的“占地”经营,这些熟知各地情势的明商就是重要筹码,早就被纳入总体计划中了。
这也是明商们能第一时间来到副王府参见王大将军的原因:情报部门在发兵之前就派人来西贡联络沟通了。
商人们没有失望。
身为军人的王博极其干脆,双方甫一见面,司令大人就掏出了一叠由广东总兵府签发的委任书……明朝叫告身,开始搞火线提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