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种子基地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用后世普遍使用的茎尖脱毒技术来得到无毒的作物良种。
如果见过发霉的面包片或者土豆片的人就会知道:霉菌并不是均匀铺在面包上的,而是像一滴滴墨水般形成了大小不一的菌斑,这是细菌群落生长的正常形态。
而茎尖脱毒技术也是利用了这一点:病毒在植物组织中分布不均匀。
脱毒技术就是先将带毒块茎上的顶部生长点切下,然后将这些病毒浓度比较低的部位进行组织培养,生成小苗,再通过检测从中选出无毒苗。
这些在桌案上忙碌的女工,她们正在进行的,就是用显微镜挑选无毒苗种的程序。
通常来说,一波种苗的脱毒率仅仅是百分之几或者千分之几。这也是实验室需要这么多女工的原因:她们每个人都要枯燥地检测成百上千份材料后,才能从中挑出一些无毒苗来。
这些女工论起真实身份,就是一些跨海而来的普通流民女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文盲。
然而就和后世电子生产线上那些女工一样,实验室不需要她们懂什么科学技术,只需要她们发挥女性天生的耐心,机械地将无毒苗种挑出来而已。
……
穿过了一号实验室,三人来到了长条形的第二间实验室里。
二号实验室是将这栋楼剩余的房间都打通了。长长的通道两侧是大幅面的玻璃窗,以及外部加装的木制窗户——这是为了在需要时遮挡光线和暴风雨用的。
打通之后的长廊是很有科幻感觉的。
长条型的led灯管顺着人们的头顶一直延伸到远方,墙角是延伸的铸铁水暖管道,一层层的铁架堆满了过道两旁,每层上都有像密封鱼缸一样的玻璃恒温培养室,里面的灯管也在散发着柔光,将一排排三角形的玻璃器皿照得透亮。
这里就是种苗培育场。
女工们挑选出来的无毒种苗会被切段,然后装进三角瓶中。瓶子里提前会备好一种s培养液,无毒种苗放进去后,会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3-5天生根,20天左右长成小植株……这时候就可以继续切段继续繁殖,或着直接供繁殖原种用了。
以上过程全部都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这也是大家为什么要穿隔离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