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愿身份有碍不能真正出面,再者月初他身体好转后就被辽帝召了回去,至少得两月后才能回来。
皇叔假扮的季行走也不能时时出现,所以便需得太傅出面,至于老师,翰林院多得是闲置的进士,便让他们去教导孤儿六艺,也能得个好名声,新学方面,资善堂里年纪稍大些的学生完全可以担任,一年的学习,基础知识他们已经滚瓜烂熟。
他也不求所有孤儿都能立刻掌握高深的数理化生知识,只希望能给他们建立一个基础的认知,若真有天赋极好的,再挑出来详细教导。
元清帝还有更长远的野望,他希望日后每一个学科都能有相应的学院,好比现代的农业医科等专业大学,甚至厨校技工等,百姓们哪怕不读书,也能选择想要学的手艺。
这样一代代传承,哪怕有一日大魏不在,一些手艺也能保留下来,不至于像穿越者们所说失传。
当然目前只是设想,想要实现还得一步步慢慢来。
言归正传,元清帝快速批阅试卷,倒也挑出了几个不错的,陆荣确实有才,他的文章与黄修的侧重点不同,黄修看明白了他的意思,没有在私盐上着墨太多,直接给了他盐改的办法,陆荣则紧贴题目,阐述了如何遏制现有的私盐,终究稍逊一筹,但他提出的点子也极有参考性。
一个多时辰后,所有试卷批阅完,元清帝期间还用了午膳,考生们就安排在侧殿,会有太监为他们送来膳食。
最终御笔批下,黄修为状元,陆荣为榜眼,探花则被一国子监年轻学子所得,对得起探花这个称号。
殿试素来不黜落考生,只是分定出名次,名次分三甲,一甲取三人,状元探花榜眼,二甲三甲人数不等。
刘和事件后,元清帝有意对官吏施行新的考成法,便没有立刻加赐这些人官职,打算等恩荣宴仔细考量过每个人后再一一分配。
旨意发出,众考生前来殿中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