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依依现在心里面大概有底了,在原主的记忆里面,这个家最大的进项就是卖养的猪,一头喂得肥大概是二两银子,而家里面一般最多可以养五头猪,要留一头自己杀年猪,那么一年卖猪的进项就是八两。
而陈家有四十亩地,自己家加上陈老爷子那就有四个男劳动力,古代没有机器收割种植,所以最多能种二十亩地,而剩下的二十亩就租给别人。按理说这地里面的产货也是丰厚了,可实际上却是一家人也只是过的算中等,也就能隔几天吃上掺了许多红薯的白米饭。
陈依依深知,这都是古代没有杂交水稻呀!亩产太低,而且轻摇赋税的明君当政的时候一亩地也得至少两成的税,再加上靠天吃饭,而税都是按最是风调雨顺时候的产量而收,更何况交税是还得踢尖让那些所谓的父母管贪一笔,这扣除了成本的粮食收货真是不能想象太过美好。
这自己家种的,家里十三口人紧巴的吃着也能凑合一年了,不过陈家不种小麦,而蜀都位于南北中间线,既有吃面食的习惯,又有吃谷类的习惯,陈家人时不时就要花钱买白面。
而租给别人家的,一般是收粮食当租金,陈老爷子觉得这个不爽利,能动手脚的地方太多,而且每年弄粮食太过麻烦,就干脆按照大部分人家今年的收成换算成银子了,二十亩地能有个十两银子的租金。
唉,陈依依也很无奈,既然穿越到了古代,这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有得必有失呀。为了这无污染的古代田园,现代人的自由和先进科技自己就必然得失去。自己也不能过上现代那种物质丰富,生活便捷的日子了,就像现在,吃个米饭还得是算吃好的。
呜呜呜,作为一个生物学博士的陈依依曾经是尝试过用生物技术改造出不吃鱼的熊的,那样是不是就可以鱼和熊掌兼得了!
感叹之余,陈依依粗略的算了一下,加上平时一些杂七杂八的进项,陈家一年的收入大概是二十两银子。
诶!陈依依觉得这很是不错呀,在这个一文算一块钱的古代,一两银子就相当于一千文,二十两就差不多是两万块。
农家人生活多自给自足,那么这里面大多数的钱就可以存起来了呀!
陈依依顿感陈家还是有潜力的嘛,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了,感觉陈老爷子就没想过用大钱呀?而且陈家的生活也并没有过的很不错呀。
真是奇了个怪了!
就在陈依依不解纠结时,耳旁传来了秦昭的声音。
“嘿,依依,我已经给我爷买完药了。”
买肉
“咦,小昭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呀?”
“我平时都是买习惯了的,当然快了。我娘之前叫我先到三鲜面摊那里等她,我想这么快,你们肯定是没买好东西,就干脆到杂货铺来找你们了。”
这速度,简直不是一个骨灰级路痴能比的嘛,陈依依再次受到一万点暴击。
陈依依伤心之际,邓氏几人已经买好了东西。
刘氏招呼了陈依依与秦昭,两人便跟着自己家的大人出去了。
陈依依注意到,这邓氏虽然是个喜欢骂人性子怪的人,但吃反面到是不会克扣,刘氏拿着的大袋子里面,差不多十斤的白面,陈家即使人口众多,也是够吃的了,而且买的还是只有一小些糠的白面,虽然比不上精白面,但普通农家来说也是不错的了。
刘氏背上背的的篮子里可以看见几个小瓦罐,估计里面是一些油盐酱醋什么的,肯能也有些调味品,因为陈依依就算隔着瓦罐闻到了些淡淡的香味儿。
而秦昭娘就没买什么好东西了,陈依依一眼就看完了秦昭娘买的东西,因为秦昭娘的背上就只背了看起来三四斤的米,透过口袋隐约的看见米里面有些黑点,多半是石子砂砾一类的东西。没错,秦昭娘买的就是之前陈依依看到的,最便宜的只要两文钱的劣米。
陈依依思寻了下原主的记忆,却发现几乎没有关于秦昭家的记忆,唉,陈依依莫名无语,这原主心灵是有多大阴影呀,和除自己家人外的同龄人,或者一个村子里其他老乡的记忆是少的可怜。
不过现在陈依依到是肯定了,这秦昭家自己地里的生产,估计还不太够自己一家人的嚼头,米都得买,应该也没有什么其他有钱的营生了,毕竟买的都还是最便宜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