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章
其实,丁家也不是那么穷的。
当然这也得具体看是跟谁来比,要是跟钱大富比,自打吃掉了王家许多产业后,钱大富俨然已经成为了洛江县富商里面的头号人物。跟他比,谁不穷啊?
甚至连县太爷好了,他出身是不错,本家属于既有权又有钱的。可说句实在话,家里的钱又不是他的,他爹娘爷奶都在,还有叔伯堂兄弟一堆,真要是论起他自己这一房,那是完全比不上钱大富的。
说回丁家。
丁家就是那种最为寻常的小镇老百姓,有一处不算小的院落,光屋子就有七八间,全家上下加一起,人口得有十来个。家里人除了早先过世了的九旬老太太外,其他大人都是能挣钱的,就连女眷也常打些零工,或者揽一些针线活儿回家住。
在他们还不清楚孩子被拐的真相时,是真没少自责。因为正常情况下,家里也不会只留个老太太和一个两岁孩子的,只是因为那天赶了巧了,谁知道正好家里其他人都出门了,却来了歹人呢?
当然,后来他们就明白了,哪儿有那么赶巧的事儿,分明就是歹人盯准了他们家,掐着时间把孩子抢走的。
至于孩子被拐走,连着开销巨大,加上家里人确实也没做事的心情了,还要到处奔走寻找孩子,家底也就慢慢掏空了。
但困难是一时的,丁家人还是很团结的,相信只要肯努力,日子总归是一天比一天好的。
……
因为安父先前给丁家老太太出过殡,自然知道丁家的具体位置。也因此,他们没继续在村里等候,径直就带着孩子去了镇上。
团聚的一幕总是让人心酸的,尤其对于李阿婆来说,她的两个孙子是去年入伏后就没了的,哪怕她因为受刺激过大,时不时的就会去河边等着两个孙子回家,但实际上她心里都是明白的。
心里明白,却控制不住自己,这才是最痛苦的。
甚至有一度,她认为都是因为自己没好好照顾两个孙子,同意了他们去河边玩水,才会导致俩孩子出事的。自责懊悔深深的吞噬了她的心,愈发的刺激她做出常人所无法理解的举动来。
可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两个宝贝孙子居然还能平安无事的回到她身边。
这一幕,她曾经在夜里梦到过无数次,梦到孩子们回来了,扑到她怀里,大声叫着奶奶……
“我是在做梦吧?这是个梦吧?”
李阿婆忍不住哭了起来,眼前的一切都太过于美好了,很是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直到有个小胖孩子怒气冲冲的过来,把自己埋在了李阿婆怀里,大声哼唧道:“是我奶!我的!”
噢,那就不是做梦了。
两兄弟很是茫然的对视一眼,不明白他们哥俩离开家才一年不到光景,奶奶咋就有了别的孙子。
李阿婆被这么一打岔,倒是破涕为笑了。
她很快就给双方做了介绍,丁家那小胖孩可能是因为家里就他一个小孩子的缘故,性子上确实略有些霸道。好在,这孩子还是挺听话的,在李阿婆说这两个都是哥哥时,他立马就接受了,还嗷嗷叫着要让隔壁的黑虎知道,他也有哥哥了,还是俩!
仨孩子很快就玩做了一团,其实就是俩小的玩,李阿婆的大孙子很是无语的瞅着这俩。好在,丁家从发生了那事儿后,再也不敢让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了,那小孩的亲娘和亲奶也都在家里,很快就张罗着吃食,给孩子拿点心,给客人们倒茶水。
安父瞅着这一幕还是很满意的。
这钱不钱的有时候真没太大关系,心里的满足感也是很重要的。
他还扭头跟钱大富说,回头帮他往泔水里多撒把盐,让王老爷等人舒坦舒坦。
钱大富却道:“安大师真是善良的好人,搁我就不撒盐了,直接给他往饭里撒把沙子你说有多好?”
“你呀,你这是吃大餐睡大觉发大财,外加缺大德。”但安父也没拒绝他的提议,毕竟又不是亲爹,哪儿管得了钱大富。
在丁家人的盛情邀请下,他们几个还留下来吃了顿饭。
期间,很凑巧的碰上了李阿婆的娘家侄子,原来他出门赶集,顺便来给姑姑送些东西。
当得知俩孩子都找回来了,那人也忍不住落泪了,他说他姑姑这辈子过得都苦,眼下甭管咋说,孩子们回来了,就算日子还是苦,起码有盼头不是吗?
过后不久,他就提出要带姑姑和俩孩子回村里去住。
本来嘛,李阿婆独自一人住在破败的老屋里,那丁家愿意养着她,当然是好事儿了。可眼下,又多添了两张嘴,他觉得不能仗着恩情这么欺负人家。
可丁家人还是劝住了他,丁家那两岁的小霸王更是气呼呼的作势要把他赶走。才小半天工夫,小胖孩已经把两个哥哥当成自家人了,当然不会让外人把自家人带走。
闹到最后,还是钱大富出来当了个好人。
他表示,正好县太爷整天折腾学堂,李家两个小子,一个九岁一个六岁,当时刚好能念书的年岁。先不用去县城,就在镇上念书,束脩和伙食费他包了。另外,等丁家的小胖娃再长大一点,也可以去念书,他一样都包。要是将来这仨但凡有一个能读书的,就去县城里找他,能读到哪儿都算他的。
安父一听他这个话,就觉得费外耳熟。
这不就是上辈子知名企业家资助贫困生的流程吗?
不过这确实要比直接给钱来得好,丁家人眼下是瞧着挺好的,但很多人其实是经不起考验的,一旦直接给钱,给少了没啥用,给多了搞不好就适得其反了。
“老钱,你这样还不如直接在镇上开办个学堂。镇上的房舍很便宜的,几十两银子就能买下一个大院落,找木匠打几个桌椅板凳就是个学堂了。私塾先生也容易找,那些人原本是要自己招生的,费劲儿得很,你给他请过来,按月给钱,人家还乐得省心呢。况且,县太爷不是……”
县太爷搞的是更高端的,等于说,他不管启蒙这一块。
所招收的学生中,水平至少也得是能过得了童生试第一场的。毕竟,启蒙教育太过于繁琐了,人数也不好控制。再一个,没有哪家的父母会舍得屁点儿大的孩子千里迢迢赶赴县城学习的。
也因此,县太爷办的学堂里,年岁最小的也有十二三岁了。更多的是十五岁到十八岁的人,这些人基本上都懂事了,也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因此也更容易管理。
安父建议钱大富可以配合县太爷,相信那位会高兴的。
“你不需要免费,只要盈利能把开支覆盖掉就可以了。等于说,不赚也不亏,就当你积大德了。”
等于就是把资助贫困学生,上升到了建造希望小学的程度。
钱大富觉得可以有。
尤其当安父说,他可以给学堂命名的时候,他更乐意了。
“就叫大富学堂!”钱大富很是高兴。
安父:……
虽然上辈子的希望小学也是以捐赠人的名字来命名的,但人家的名字跟老钱的名字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要是做买卖,叫大富就没啥了,直接叫富贵都没啥,但这是学堂啊!
“钱、钱氏学堂。”安父艰难的帮着纠正。
“也行啊,我老爹在天有灵一定会很高兴的。说不定,他就又能保佑我下次发大财。”钱大富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个建议。
具体的事情就不需要他去办了,他直接拨了二百两银子给手下,让人依着他的要求去办。
这已经是个巨额的投资了,因为办学堂真心不需要那么多钱。
但钱大富另有想法。
安父的意思是,让他把这个学堂当成是配合县太爷的工具,等于说,只负责启蒙教育,目的是让学生们考出童生试的第一场,然后送到县城里继续念书。
这个说法乍一听很合理,可钱大富以己度人,觉得读书那么难啊,能考出去的,一百个里头出一个就算运气好的了。那之前启蒙教育不是白瞎了?就算盈利能覆盖掉支出,折腾那么多一样是亏本。
钱大富深以为,这些没读书天赋的人,将来完全可以给他做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