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什么可担心的?他个糟老头子坏的很,把我扔过来就是干这事的。”沈逸自信道:“他还能把我调去哪?回京城?那京城更得翻天,怎么想,还是让我祸祸西境比较好。”
良平安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他不知道的是沈逸猜的一点没错。
先斩后奏,装模做样请罪的折子只比张括的联名奏疏晚到了两三天而已,前脚还想着崇平有多少害虫的周帝,后脚就被气的暴跳如雷。
气沈逸先斩后奏有之,但更多的是气崇平居然已经腐败成了这个样子!
随着请罪折子一起送回朝廷的,还有那十六名官员罄竹难书、道德败坏的恶劣行径,周帝越看越怒,血压一秒比一秒高,差点没气的背过去。
气了几天,思虑再三之后,周帝还是决定对朝廷,对天下暂时瞒住了这些事,也并没有对沈逸做什么处罚。
至于那封来自于西宁百姓的万民书,沈逸并没有递上去,这玩意自己看看很满足,但若是递给周帝,那还不如不递,递了才真有可能出事
得知了西域来人的消息之后,沈逸又快马到了军营,查验铜炮铸造的进展。
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财力,都是沈逸最不需要担心的事,只是造炮效率,依然是摆在目前最大的难题。
如今试制出来铜炮和真正可用铜炮的比例大概仅仅维持在30:7左右,浪费掉的材料实在太多,在这种刺激下,沈逸只能加紧找回当初的记忆,搞出高效的炼钢法来。
其实在十七世纪以前,华夏的炼钢技术一直领先世界,但因为沈逸并不是从相关专业毕业,毕业后从事的也不是相关行业,因此如今他记得的并不多,很多都是零散的记忆。
如果追求技术效率,自然是“灌钢法”为上,但各项条件都不成熟,沈逸记得的也不多,因此目前只能用效率较低的“百炼钢”来代替。
大周炼铁使用木炭作燃料,热量少,加上炉体小,鼓风设备差,因此炉温比较低,不能达到铁的熔炼温度,所以炼出的铁是海绵状的固体块,称为“块炼铁”。
在锻打块炼铁和熟铁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反复加热,铁吸收木炭中的碳份,提高了含碳量,减少夹杂物后便成为钢。
随后人们在打制器物的时候,有意识地增加折叠、锻打次数,一块钢往往需要烧烧打打、打打烧烧,重复很多次,甚至上百次,所以称之为“百炼钢”。
这种钢组织紧密、碳分均匀,适用于制作兵器和刀具,唯一的缺点就是效率太低。
沈逸望着正在将铜炮推过来的兵士们,注意力很快集中到了炮车轮轴上,心中不禁感慨一句:总说打仗打的是钱,这话真是一点没错!
两千斤生铁炼成钢后,经过反复煅打揉炼,竟只得区区一根炮车的主轴,代价十分昂贵,浪费掉何止几万斤生铁之后,才总算是找到了造出承重主轴的方法。
万事开头难啊!
客观的说,造炮的成本很高,生产效率低,而且目前冶炼技术不成熟,造的还是铜炮。
但即便如此,只要造出了一架可用的铜炮,那就比弓箭要强的多。
今日沈逸下令,将目前已经造出的看上去可用的五十余门铜炮,全部拉到一座远离西宁城的荒山试射。
在出营之前,沈逸已经名兵士全副武装清扫道路,对于铜炮的存在必须保密。
将铜炮拉到荒山之后,沈逸立刻下令装填火药,令他欣慰的是,虽然因为技术不成熟,铜炮制造慢,但装填火药这种有硬指标的工作,兵士们完成的都很好。
“填火药!”
伴随着朱轩的一声令下,经过无数次训练的士兵抱着手里的火药包,奔到炮口处塞了进去。
随后上药士兵再用一直夹在肋下的缠了无数道麻布条的长杆,狠命的将药包压入炮膛的最底部。
“上弹!”朱轩再次下达命令,专门负责上弹的士兵抱着一只大铁球,将其缓缓的放进炮口。
随后引信兵左手拿着一根特制的刺针,沿着炮膛后方的引信口用力的向下刺入药包,并狠狠的戳了几下。
最后引信兵用特制的细长镊子,夹着浸透了油脂的引火索,用力的塞入药包之中,这才松开镊子闪到一旁。
这时,这便是准备完了发射之前的所有准备工作。
沈逸一招手,大声道:“全部散出二十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