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章 危局

大明风流 大苹果 1786 字 11个月前

百姓们一开始将信将疑,有些不太相信的。张延龄这么多年来声誉日隆,为大明立下大功。京城百姓都是知道的。在他们心目中,张延龄是大明朝能臣的标杆。

张府上下在京城也积攒了不少好名声。比如赈济灾民,冬天收容流民,施舍粥饭。虽然都是一些小恩小惠,但却也是善事。张家的济世堂免费为百姓治病,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下来没变过,而且张延龄的侧室谈如青亲自坐诊,一点架子没有。这些都积累了大量的好感度。

但是,盖着玉玺的圣旨,朝廷各主要衙门联合张贴公布的罪证二十条白纸黑字。对于绝大部分百姓而言,还是相信圣旨和朝廷的公信力的。许多人选择了相信朝廷的公告和圣旨,认为自己可能是受到了蒙蔽。毕竟大奸大恶之人往往都隐藏的很好。

哪怕是有一部分人相信,这件事便都很快会形成一股逆流,造成无脑的狂热。一群国子监和太学的学生和监生们在街头开始吐沫横飞激情澎湃的鼓动,各种针对张延龄的言论满天飞,真的假的臆想的编造的离谱的都开始流传,短短一晚上的时间,京城民怨沸腾,百姓们很快便失去了判断力,迷失在舆论的大潮之中。

杨廷和精于此道,知道如何操控人心,如何让舆论发酵。他也知道这些百姓容易被煽动。只需要给他们一个理由,添柴加火一番,一切便会按照他所希望的情形发展。所以,在凌晨时分,街巷之中便传出了要帮助朝廷铲除国贼的说法。很快街头闲汉地痞组成的小团体便开始串联,不明真相的百姓开始加入。激动的百姓们感觉自己即将成为拯救大明的救世主,所以纷纷聚集在正阳门南北街口,义愤填膺炮灰们本就没有太多的智慧,还以为自己做了多么伟大的决定一般。

大明第一pua高手杨廷和,这一次pua的不是某个人,而是蛊惑了民意,操控了百姓。

不仅如此,杨廷和还让兵部尚书曹元和各衙门主要官员携带朝廷圣旨前往团营领军侯爷府中宣读新皇圣旨和张延龄的罪状。对团营领军侯爷进行策反。

勋贵集团本就不是固若金汤,土木堡之变后,勋贵之间维系的唯一纽带便是利益。抱团保护自己的利益是他们能够团结的唯一纽带。勋贵侯爷们抱着京营这一亩三分地,躺在祖荫的功劳簿上过逍遥日子是他们唯一的梦想。

张延龄之前的一些行为确实也动了勋戚侯爷们的利益,只是在几大国公府的压制之下,他们不敢又太多的意见。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此刻一些人见风头不对,已经动了反水的念头。更何况曹元恩威并施,威胁他们,如果再不和张延龄划清界限,将被视为谋逆的同党,全族诛灭。如果他们将功补过,即刻和张延龄划清界限,率军参与进攻张延龄。将来乱局平息,之前所有的待遇不但不会变,而且还会被委以重任。

在这种情形下,有些事便顺理成章了。所谓一鲸落万物生,张延龄和张仑,定国公府以及成国公府统领京营,其他领军侯爷永远只能在他们之下。上面的不完蛋,下边的如何能够发达?且不管到底真相如何,便是这一次的机会也已经是千载难逢的上位的机会。投机便是要选择这样的机会。

部分领军侯爷不肯表态,但是有几位却是立刻便反水了。阳武侯薛翰、永康侯朱震,丰城侯李昱等人即刻反水,并且遵从杨廷和和兵部之命前往各自军营宣布团营将加入进攻张延龄逆贼的行动之中。

昨天半夜里的时候,几处京营营地发生了血腥的屠杀事件。团营之中有将领和兵士不肯背叛张延龄和张仑等人的,认为张延龄不可能谋逆的有不少。张延龄在团营之中的威望和不同外边百姓相比,那是神一般的人物,深得将士们爱戴和崇敬之人。他们很难被蛊惑说服。

于是乎,阳武侯薛涵,永康侯朱震,丰城侯李昱等人自然毫不留情的下令进行清理。他们知道,自己的利用价值便是此刻能调动京营兵马,参与绞杀张延龄的行动。而这也将是他们未来可以论功依据。所以,军中但有不服的,尽被屠杀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