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当然很高兴享受和纵容这种竞争,他甚至时不时地抱着戚姬所生的儿子如意扮演慈父角色:“唉,只有如意才最像我的儿子呀!”

吕雉所生的儿子刘盈的确不像刘邦,他看到刘邦这个父亲就如老鼠见猫一样,怕得很。童年所受的创伤阴影太大,刘盈这一辈子看到父亲时就忍不住心头发怵,爱不起来,亲近不起来,缩手缩脚的,每当父亲走近就本能地心里打哆嗦。

西汉吕雉被史家列入了帝王本纪(3)

刘邦看到刘盈这副样子,就恨不得再踹上一脚。反之,天真可爱的刘如意,见着父亲就会开心地扑过来,撒个娇,因为如同他的母亲一样,他从来没有看到过刘邦的负面形象。

戚姬有了刘邦有意无意的纵容、撑腰,又有人给她出主意,野心自然膨胀。所谓“手握凶器,杀心自起”,哪怕戚姬是个蔓藤一样的弱女子,她也敢向皇后吕雉动刀子。

朝中的大臣,从来都不可能是铁板一块,统一立场。有了吕后,自有吕后党;有了戚姬,自然也会有戚派臣子。

怎么样搬掉吕后?她身上没错就从她儿子身上找错,她不犯错就逼她犯错,一个人要存心对另外一个人生事,哪里找不出办法来。

第一次是针对鲁元公主。公主丈夫赵王张敖涉嫌赵国宰相贯高谋反案,被贬为宣平侯。张敖被削去赵王之爵,公主回到吕后身边居住。而这块最肥美的赵国封地不久即转入了戚姬爱子如意的囊中。很叫人怀疑这整个过程是否就是戚姬要把鲁元公主丈夫的封地,夺来给自己的爱子,为此不惜要除去张敖性命?

第二次是针对太子刘盈。吕雉母子一体,多年来吕雉谨言慎行,劳苦功高,刘邦要废后还真找不出理由来,难道说只是因为她老了?还是他喜欢上年轻漂亮的女人了?这些都不是光明正大的理由。唯一的理由是刘盈,说他太懦弱,说他没有能力执掌一个帝国。刘邦召集文武大臣们商议此事,以太子无能为由要改立如意为太子。

第三次又是针对鲁元公主。然要把已经居住在吕后身边的鲁元公主送到匈奴去和亲,要她抛夫弃子嫁到蛮夷!无从得知是怎么生出来的主意,或许是为了伤害吕雉,让她在痛苦中失去理智,出现差错?

第四次还是针对刘盈,当时九江王黥布谋反,刘邦本要亲自领兵,戚姬出主意让刘盈代父出征,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黥布是个身经百战的大将,而刘盈从来没上过战场,一旦战败莫说有性命危险,就是活着回来也是有罪,正可以借此废除太子之位,由如意取而代之。

对于吕雉来说,像戚姬这样的年轻女子,抢去她的丈夫,觊觎她的后位,对她进行的种种手段,还在她的忍受范围之内,但是接二连三地将黑手伸向她爱之胜过性命的儿女们,则是绝不可恕的。这或可解释她在刘邦死后放过薄姬、管姬等情敌,让她们回儿子的封地去做享受封国太后的荣耀权力,却独独不肯放过伤害过她儿女的戚姬。

对于戚姬接二连三的进攻,吕雉为了保住自己和一对儿女,虽身为皇后之尊,但她什么事都可以做,什么屈辱都可以受,怎样屈膝都可以。

第一次,她猝不及防,积极奔走虽仅能够保住女婿张敖的性命,把赵国奉送给戚姬的儿子如意,但却把鲁元公主接到了自己的身边好好保护。

第二次,刘邦要废刘盈,她只得求助于朝中文武大臣们,好在旧臣们总有一种强烈的新旧意识。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十余年,一得以回国登基,就高兴地把旧衣服扔掉,结果引起旧臣们的不满,认为重耳潜意识里希望像扔旧衣服一样把他们给扔掉,害得重耳不得不把那堆破衣服捡回来供得高高的。衣服尚如此,何况人乎?一个人连自己的发妻骨肉都可以抛弃,这比扔旧衣服更加重了老臣们的忧患意识,所以他们怎么样也得保住吕后母子。这这同样也说明,吕雉平时在老臣们心中的威望如何。因为御史大夫周昌在朝堂上力保刘盈,吕雉不惜以皇后之尊向周昌跪拜,磕头致谢。吕雉恩怨分明,此后周昌因为其他原因转到她的对立面力保赵王如意时,她也记得当日恩情,从未问罪周昌。

第三次,为了救鲁元公主,她整夜跪在刘邦面前,哀诉往事,十几年来的夫妻骨肉之情,终于打动了刘邦,放过了鲁元公主。

第四次,则是吕雉运用她多年的政治远见和手段,给刘邦做了一个“可行性分析报告”。不管刘邦出于什么目的,对于出战黥布这种大事,万不可意气用事。若让刘盈出战,若是输了,输掉的不止是他一个人,甚至有可能是刘邦前半生打出来的大汉江山。刘邦或者会被戚姬这样年轻美丽的女子一个撒娇弄得神志昏乱,但同样也会在吕雉极具理智的分析下恢复神志。这话,他听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