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种巨型植物,作为生态链的重要一环,甚至可以说是支柱一般的存在。如果被完全消灭,毫无疑问会直接引发生物大灭绝,无数的动物、昆虫会因此而饿死。
这样一来,最终结果好像没什么两样。甚至因为人类的干涉,生物大灭绝提前产生了。
山本一郎解释道:“如果是在地球发生了这种事,就算生物大灭绝,只要人类能够活下去,这项计划就能够被实施。但是莱利星嘛,莱利人与其他生命是平等的,我们没有必要摧毁大多数的生命,去拯救莱利人。”
下边的许多听众都点了点头,这话的确有道理。
“除非人类能够创造一种能够代替‘世界树’的植物,消灭掉一颗世界树的同时,然后又种上一颗替代品,这样才能保证生态的平衡。不过,这一项工程,工程量无疑就大得多了。”
“况且,创造一种新的植物,涉及到的内容相当复杂,不是说创造就能够创造的。这种植物得全方位代替世界树的功能,包括提供大量的食物,包括物种的栖息场所等等。”
第二种方法,培养出能够分解“树心”的微生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种“树心”的分子式,有点像人类的塑料,利用基因工程,培养出相应的分解者,并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另一个问题,大规模地导入一种改造微生物,毫无疑问会对本土生物造成重大影响。
先不说这些微生物是否会变异,会不会导致本土生物致病、灭绝的问题……
“如果这些人工改造的生命,在新的环境中大量繁殖,分解原来积累下来的“树心”,那么大气层中的氧气将会被大量消耗,二氧化碳的浓度大幅升高,整个生态环境照样会被破坏。”
“这么长久的时间,埋藏在地底下的碳元素的确不少……如果大量被消耗,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