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叛明降清,还能有理?

这话一出来,当时就让保守儒家忠君爱国思想洗礼的金孝成、崔文秀哑口无言。

事实上,当初皇太极攻破汉城时,朝鲜确实有一批刚正清流之臣要死社稷,为大明尽忠的。

只可惜朝鲜王李倧及掌权的文武高官怕死,选择了屈膝投降。

现在冲向已经给清国当了十来年的狗腿子,再说什么也没用了。

不过,大明不愧是天朝上国,在金孝成、崔文秀的解释及苦苦哀求下,还是答应给朝鲜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只要朝鲜能向大明表示出应有的诚意,令大明昭武皇帝及大臣们满意,便有机会重新成为大明的藩属小弟。

可惜的是,之后无论两人苦苦询问还是使出各种手段,都无法获知大明的具体条件。

用鸿庐寺与他们接洽的官员的话来说,就是:既是表现诚意,该怎么做就得你们自己思量,怎能让我大明直接提出要求?

若我大明真那么做了,岂不是显得我大明趁人之危、恃强凌弱?

之后,两人传信回去将这事跟朝鲜国内君臣说了。

朝鲜君臣商议后,觉得要表现悔过诚意,首要一条就是得和清国划清界限,不再供给清国钱粮、兵员。

问题是,如今朝鲜已经受大清掌控太深,君臣几乎都得了恐清症。所以,单是这头一条,也是必要的一条,他们就做不到。

非要去做,可能没得到大明帮助,他们这波朝鲜君臣就没了。

他们可是很怕死的。

于是,重新成为大明小弟的进程就这么卡住了···

“莫非我朝鲜注定要亡国?”思及国内形势,崔文秀不禁感到绝望。

金孝成也是如此想的,但他看得更开一些。

见左右无人,便低声道:“王朝兴替,不可避免。李氏朝鲜建国至今已经两三百年了,即便灭亡,也属正常。

武威兄(崔文秀字),实不相瞒,我已经托人暗中将家小接来大明。

而今大明发展日新月异,昭武皇帝陛下更是天命在身之人,会神通,有法宝,如此日后大明之强必然直追汉唐。

朝鲜亡国若不可免,你我不如便留在大明。以你我的学识、才能,不说做大官,但当个小官小吏绝对是没问题的,未必不如在朝鲜为官好。”

听了金孝成的话,崔文秀不禁瞠目结舌,道:“金主使怎可有如此心思?岂不闻忠诚不事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