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更换成黄豪杰眼前是电池,那么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将达到1000~1400公里之间。
另外他这个电池,还有一些其他电池不具备的优点。
快速充电,在220伏的电压下,这一块十公斤左右的电池,几乎在五分钟之内完全充满,尽管和原版相比,简直是弱鸡,但是对于其他企业而言,这就是秒杀。
另外就是生产成本的问题。
以特斯拉为例,它的特斯拉odels电池组板看似非常高大上,其实不然。
其电池组板由16组电池组串联而成,并且每组电池组由444节锂电池,每74节并联形成。因此特斯拉odels电池组板由7104节18650锂电池组成。
而每一节18650锂电池的重量为44克,7104节18650锂电池的总重量为312公斤左右。
特斯拉的电池的松下生产的,一节18650锂电池的零售价在10华元左右,假设利润30。
也就是说,一公斤18650锂电池的生产成本大概在160华元左右。
如果以国产的比雅迪唐混合动力汽车为例。
唐的电池组重量在200公斤左右,成本在22万华元左右。
也就是说比雅迪的电池成本是,每公斤110华元左右。
那么黄豪杰制作的电池生产成本大概是多少,他粗略计算了一下,在实验室生产的情况,每公斤在大概85~90华元之间;如果大规模生产,这个成本可以压低达到每公斤30华元以下。
也就是说他制作的电池成本是18650锂电池的五分之一不到,哪怕是国产的卖不上高价,他一公斤卖100块钱,依旧拥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利润。
当然卖一百块的事情,他是不会干的。
不过现在他不是考虑卖多少钱的问题,而是怎么削弱电池性能,以及防盗版问题。
别人都是在考虑怎么提升电池的容量,他偏偏要考虑怎么削弱电池容量,这他妈坑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