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页

好在傅家本身就有藏书楼,在这方面,傅彦也算是有点经验。至于平安,得益于上大学的时候经常泡图书馆,多少也知道一点。

让他为难的是,现代的时候,图书索引之中大量使用字母和数字。但是现在,别说拉丁字母并没有被引进大楚,就是阿拉伯数字,现在也并没有人用。平安倒是知道码头工人使用的草码相较汉字更为简洁,但也不可能就那么挪过来用。

所以第一步进行图书分类,平安和傅彦就产生了分歧。

平安是以实用为主,最好是普通小老百姓一进来,只要能识字,就知道要去哪里找自己需要的书,同时引用后世的图书分类方法。但傅彦身上却还带着文人的风雅和浪漫,力求雅、达、美。以经史子集为基础,音韵为目。这种方法就连平安都云里雾里,更别说是普通人了。

“傅先生,你别忘了,我们的图书馆是面向广大的读书人。哪怕只是个刚刚念完私塾,连童生都没有考上的人,我也希望他能来这里看书。若是按照你的方法,恐怕许多人一进门就要被吓住了。”平安无奈。

就像你开个路边的早餐店,主打平价和快捷,结果却装修成高档餐厅,让人望而生畏一样,又怎么会有客人登门呢?

“而且我们这个方法定下来之后,以后其他地方建立图书馆都会比照这个标准来进行。到最后,我希望大楚每个县都有一座小型图书馆,甚至村子里也有一个图书室。到时候这种分类方法就完全不适用了。”

“可是当下读书人都习惯了按照这个方法分类。”傅彦坚持,“千百年来皆是如此,自有其道理。”

平安也是寸步不让。

建图书馆对他来说,只是第一步,学科分类更只是抛砖引玉。

只要定下这个分类,大家就会发现,许多分类比如自然科学下面,甚至有可能连一本书都没有。然后平安再顺势召集人进行编纂,将这种分类方法固定下来的同时,也要开始引导着这个时代更加重视形而上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文人们,逐渐将目光转向自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