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传来了徐勋的声音,李东阳皱了皱眉后便苦笑道:“想当初建言这座双塔寺就在西苑边上,登塔不但可望西苑,而且可及宫中,早先禁绝百姓登塔的人里,就有我一个,侯爷说我是否来登过这座塔?”
“原来如此。”徐勋闻言一笑,眼看第二楼已经到了,他扶着李东阳登上了最后一级台阶,这才漫不经心地说道,“从前蒙元统治中原的时候,相传这座双塔寺就在南城墙那一条直线上,由是大都的南城墙绕了一个弯。虽说这是因为蒙元笃信佛教所致,而且主持海云曾经为天下禅林之首,掌天下释教,但这位海云大师曾经在战乱时竭力救过不少人的性命,这座塔也算是抵得过了。而且,登高望远,素来是人之常情,有道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高看一看也就完了,想当初营建北京的时候,可是也从没人说过双塔不好。”
李东阳知道徐勋年纪轻轻,但与其斗口却是最愚蠢的事,因而听他洋洋洒洒说这么多,一时却索性不接话茬了,心里却暗叹徐勋为了今天这一趟,竟连双塔寺那些典故也打听得清清楚楚。待到缓缓一路登上了三楼,他才突然张口问道:“侯爷刚刚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番雄图大志可是非小啊!”
“这是杜工部的诗,可不是我的,他遭遇那般挫折,尚且能够依旧有这样雄心壮志,更何况是我?立志立身,方才能立德立功立言,元辅以为然否?”
既然徐勋自己把话说开了,李东阳索性便重拾当初在叶府中的那一番未完的话,当即犀利地说道:“立德也好,立功立言也罢,侯爷固然英雄盖世,但如今,你面前正立着一块最沉重的拦路石,侯爷是准备绕开,还是将其打得粉碎?”
徐勋轻描淡写地说道:“虽是拦路石,但于我来说,不是不能绕开过去的。”
“若是侯爷刚回京之际说这话也就罢了,但如今侯爷先失张西麓,林亨大又不得不致仕,此消彼长,对方已得吏部兵部,文选武选俱入其指掌之中,而内阁尚有焦芳仰其鼻息,侯爷若是仍旧这样托大,哪怕能够用先前畿南初战告捷挫其一时,但若长久,必然独木难支!”
徐勋看着面前高高的台阶,突然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四楼登去,直到上了最高一级,他才回头说道:“那元辅以为我该何为?”
尽管已经腿脚有些酸了,但李东阳丝毫不想在人脚底下和人说话,扶着栏杆奋力一步步上去,待到了四楼,他努力调匀了呼吸,这才开口说道:“已经是图穷匕见的时候了,侯爷还用我说么?”
“可是,我更听说过,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徐勋笑眯眯地说出了这么一句话,见李东阳面色一紧,他方才似笑非笑地说道,“元辅当年是少年神童,如今更是桃李满天下,文名卓著,可能给我解一解此言?”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李东阳也懒得再藏着掖着,遂直截了当地说道:“我虽是桃李满天下,但如今来往门下的已经不多了,说是心力交瘁也不为过。若是侯爷担心为人所趁,那等到事成之后,我就立时致仕如何?”
李东阳这话说得斩钉截铁,丝毫都没有拖泥带水。面对他如此坚决的态度,徐勋也不再一味只是兜圈子搪塞,而是沉声说道:“元辅致仕,打算以何人自代?”
听徐勋竟是如此问,李东阳心中顿时一跳。他原本认为今日要耗费口舌无数,这才能说动徐勋采取最终行动,谁知道对方竟是分明早就已经下定决心,甚至还问起了自己的接班人。心情激荡的他捏了捏拳头,竭力让自己平静了下来,但声音仍然不可避免地有些沙哑。
“今南京吏部左侍郎杨廷和。”
“不行。”
对于李东阳提出的人选,徐勋直截用两个简简单单的字就回绝了。见李东阳面色倏然一沉,他便淡淡地说道:“杨廷和兜来转去只是在京官任上,一直都在馆阁上头转悠。当然,我并没有指摘元辅的意思,毕竟你也是从这一条路走出来的,但有道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曾出过京城实实在在管治一方百姓,我实在难以相信人会把天下治理好。此杨不如彼杨,元辅为何不举荐和你有同门之谊的杨邃庵?”
杨一清!
尽管杨一清也确实和自己同门,但就冲着徐勋和杨一清交情深厚,李东阳能够推杨一清入阁,但着实不想让其回来执掌内阁。杨一清这个人性子阴柔,是和自己一样,能够妥协折衷和稀泥的人,可杨廷和却是外柔内刚乾纲独断的秉性,接下来正需要大刀阔斧,而不能让朝局在和自己在位的时候一样!因而,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不动声色抛出了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