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譬如,弓箭、骏马、马鞍、皮鞭、骑装。
对了,要学书画的话,还得准备价格不菲的画笔、卷轴和颜料。
一句话诠释所有,那就是——钱啊钱啊钱,需要很多很多很多的钱。
俞母是真的没想到,在进书院前要花不少钱疏通门路,怎么这都进了书院了,还要花那么多钱呢?君子六艺,就那么费钱吗?还好还好,只要熬过这一年,她就是举人娘了。
在等待俞承嗣到来期间,俞母整个人瘫坐在门房这边,装着钱的背篓也不敢放下,哪怕前胸后背都被汗水给浸湿了,她也仍不放心。最后,还是好心的门房给她倒了一杯凉茶,又拿自个儿的扇子给她用,这才没叫她直接热晕过去。
虽然已经过了秋收,可秋老虎发起威来,真的半点儿也不比盛夏凉快多少,更别提她还背了三十三贯钱上山。
然后,她就被俞承嗣给教育了。
这不是之前卖篾器得的几贯钱,横竖也不重,背来就也算了。这是三十三贯钱啊,大铁钱差不多是一百五六十枚重约一斤,就算按着一百五十枚为一斤来算,一贯钱是一千文,那也有六斤半了。如果三十三贯钱,全部都是大铁钱的话,那该重达两百多斤。当然,俞母背来的钱里头,很大一部分是以一当十的铜钱,所以并未发生那么可怕的事儿。饶是如此,满满一背篓的铜钱加铁钱,那也有差不多六十斤。
俞承嗣简直要给他娘跪了,这之前几次都是给的五六贯钱,加上收篾器那头为了方便,除了零头外,给的都是铜钱,所以份量真心不算重。可这回是卖的粮食,不单数量多,铁钱也占了不少,足足有近六十斤啊,他娘咋那么能耐呢?
最可怕的是,他回头还给背到县城里去买东西。
苍天呐!!
崩溃归崩溃,俞承嗣的情商摆在那里,自然是先好生关怀了他娘一番,尤其是心疼背着那么重的东西赶了那么远的路,之后又为了安他娘的心,再度强调了明年科举乡试他一准能中举这件事儿,最后才委婉的提出来,下次可以先在县城里将铁钱换成银子,再送到书院来。
俞母并未察觉到俞承嗣内心的崩溃,她只因为儿子对她的关心,感动得热泪盈眶。可很快,俞承嗣就告诉她,这些钱仍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