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他主意出了,这些人不愿意,就等着一家老少被发放吧。
事实证明,当人命和财富只能选择其一的时候,那些人最终还是选择了保命。
“早知道……”一个小世家的家主看到自家粮食、田地、商铺被充公一半,看不下去红了眼睛小声嘀咕。
其他人心有戚戚然,全都低垂着脑袋不说话,说实话,对家中长辈的抉择默契都选择了抱怨。
囤积的粮食商品非但没有挣一个铜板,反而全部被当成惩罚没收,家族中的田地、商铺则也贴进去一半。
三年内,他们不得再买商铺和田地,要想家族田地够用,他们只能选择开荒。
三年,人生有多少个三年,三年之中少了一半铺子和田地,就算开荒,事先也得贴进去银子,三年之内土地还养不熟,他们家族得损失多少。
别说儿孙心里不甘,难受,主事者也跟着难受。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他们算是看出来,他们全被薛家、傅家和崔家等大世家利用了。
话说百姓开荒,他们的利益多少受一点儿损失,可要是他们经营得好,损失并不大。反正王爷颁发的又不是均田制。再说,他们本来就是平阳城中流砥柱,百姓手里有银子,想要置办铺子和他们竞争,也竞争不过他们这些老牌的世家呀。
这些人越想越觉得难受,越想越觉得自己亏得太多。
几日之后,随着一大批商客在平阳城大范围购买商铺,置办土地,挂出去的商铺和田地,不少还是他们被充公的,更多的却是薛家等没收的田产,一个个心里如猫爪般更加难受,本来,只要他们安分守己,他们也会像一些人一般,为家族抓住机会,更上一层楼。
赵景云或许是生来会气人。勋贵之家不是担心百姓开荒之后,无人种田吗?十来日之后,平阳城就被朝廷送来一大批流放的人,这些人都是贱民,除非他们立大功改了身份,否则祖辈只能给人当佃农,俗称庄客。
好了,大户家人压根就不用再为无人种田发愁了。
接下来,赵景云在农田制上颁发了许多优惠政策,首先是农具改革,许多新型的农具,都由官府打造,像打谷机、水车、耕田的农具等,全都有了很大的改进,甚至官府还推出了脚踏式三轮车,听说一车就能拉许多粮食。
而这些听说全都是王妃想出的办法。
有钱的人可以直接买,买不起的农人,到了收获季节,可以到官府中租借。听说,为此官府还特意多开设了一个下属,叫什么农机联合社。
平阳城的农人,只要提到靖越王和王妃,无一不是感激涕零。
事情还没有完,过了半个月,王爷的人从北方草原又购买了一大批的牛羊回来,牛儿可以耕田,同样分成两种方式出售,一种是个人购买,另一种则是集体购买,即一个村或者几户人家一起购买,如果钱财不够,可以到平阳城汇通钱庄借贷,官府在钱庄放了一部分钱便于惠民。
官府出银子给百姓借贷,利息非常少,就是精打细算的百姓,都觉得利息少得等同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