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国企高管,已经在向上面进谏, 委婉表示,希望能早日割地求和,不要搞太多幺蛾子。
然而这一次,华国的态度十分坚决。
米国倒是想看看他们能硬气到什么时候,然而没想到情报间谍传来了一则让他们十分震惊的消息。
副局长问:“我知道有种靶向药,叫多靶点抑制剂,是可以同时作用于多个靶点的抑制剂。我想知道,有没有这么一种靶向药,可以对人类已知所有癌症生效?”
坐下中后排的迈克道:“不可能,除非是在梦里。世界上不可能有这种药!”
马丁:“多靶点抑制剂已经有例子,譬如舒尼替尼,但是副作用很高。而且仅仅是针对肝癌有效。
“我的一个学生,过去在冷泉港学习交流的时候,曾经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设想。让非药物性细胞毒剂附着在T细胞上,跟随T细胞游离,寻找人体内变异细胞,并释放药剂……
“不过我们当时讨论了很久,在现在的医学和生物学水平下,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办到的。如果能研发出来,起码要超越现有基因技术一百年的水平……”
马丁教授不愧是和J.D.沃森一起拉开生物基因时代序幕的男人。
说话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其他的博士们也纷纷点头,表示赞成。
副局长在此时,深吸了一口气:“你那个学生,是华国人吗?”
马丁一愣:“你怎么知道?”
乔御的确是华国的。
副局长面色沉重:“我们刚收到消息。华国研发出了一款新药,暂时还没有取产品名,通用名叫T细胞附着剂STI-217。号称‘万能靶向药’。”
“这就是他们有底气退出ICGEB的原因,听说已经马上要完成一期临床试验。”
“开什么玩笑。有证据吗?”
“没有。华国那边看守的很严,我们折损了不少优秀的情报员。”
“情报局能不能不要老搜集这种没头没脑的情报。拜托,你们是拿华国网民当情报员的吗?”
“我可以现在就给你写3000字论文,从现有技术论证这一消息的不可行性。”一位诺奖得主傲然道。
此言一出,空气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
只有须发皆白的马丁教授,坐在原位,双手握在一起,挡住了自己的半张脸,目光沉沉。
*
六月,虽然不需要上课,但是乔御依然回到了阔别许久的学校。
在路过学校ATM机的时候,他思考片刻,掏出了离开三院时,国家发的银行卡。
余额有零有整。
两年的工资加绩效,竟然有三百来万。
对燕大理工科教授来说,要三百万科研经费,也不算特别难。
难的是挣到三百万。
要知道,燕大教授现在的工资加上各种补贴,每个月也不过一万五六出头。
乔御想了想,问系统:“你这几年,在华尔街割资本主义韭菜割了多少钱了。”
当初给系统本金100万刀,那之后乔御就鲜少过问。
系统:“还好,现在还不到一个亿。”
“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