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在科研所随便找了个小实验室,让他们过去了。工资,也就第一个月万五,剩下的劳工合同,开销由科研所那边给了。”
这群人辞职后才发现竟然被王临海骗了。
说好进燕大的实验室,工作几年还可以拿编制!结果就用个海山区公立老破小研究所打发了。
大夏天的,这个科研所的实验室,居然连散风都还要靠大风扇。
现在是2015年的燕京,谁他妈能想到,全燕京还能找出月薪就3500的研究所?
只是不接受王临海的安置,他们也没地方去。
其他实验室不会要这种实验半路跑掉、背信弃义的小人。学术水平不行没关系,都是年轻人,还可以慢慢教;做人的水平不行,这他妈可是改不掉的。
直接辞职不干,不行。
来之前签了合同,对于这种“负责教学、培育员工”的地方,他们这些“员工”干不满年限就走了,还需要给研究所赔钱,一人二十万。
这些科研狗悔不当初。可惜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
李东伟不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虽然人是他挖的,但是他自己也是看不起这样的行为的。
“你比许宣强多了。新论文,能投稿什么期刊?CNS能上不?”
李东伟并不关心实验成果到底是什么,怎么做出来的。
不能发表到SCI期刊上的论文一无是处。
王临海不禁面露难色:“说实话,我们这个,属于在原论文的基础上推进了一步,进步当然是有,但是登CNS有些难……不过登SCI二区期刊,应该没什么问题。”
因为造血干细胞扩增上了《科学》的封面,如今又成了业内的热门课题。
热门课题的坏处是,研究HSCs扩增的实验室变多了,竞争压力也变大了;好处是,论文反而更容易过稿了。
李东伟道:“也行。继续努力,论文多,我才好帮你们要经费啊。你看乔御,一篇CNS,直接从学校要了五百万呢!”
他的鼻腔里发出一声嗤笑似的冷哼。
王临海笑着说:“只是运气好罢了,但是人总归不可能一直靠运气的。”
……
……
八月,李东伟实验室的论文刊登到了《生物化学杂志》上。这是一本影响因子4.0的期刊,也是ACS(美国化学学会)的老牌期刊。
该论文依照乔御原论文的思路,成功把时间从6周缩短到了28天,进步巨大。
通讯作者李东伟,一作王临海。
因为引用过程较多,李东伟只能不情不愿地在引用那里加上了乔御的论文。
不过科研本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引用他人成果,是非常正常的事。
如今的生物学界,但凡做HSCs体外扩增的,十篇论文里,有8篇都在引用乔御的论文。
以至于乔御如今每天都能听见系统清脆动人的提醒。
“恭喜宿主论文被早稻田大学山下教授引用,积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