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在审稿过程中,审稿人和著作者之间是双向匿名的模式, 但是在过稿后,却没有那么多限制了。

这位教授高度赞扬了乔御的表现, 并且建议乔御大学可以选择来俄亥俄大学读书。

“如果你选择我的课程, 我会非常开心。”

海伦娜如是说。

林枫教授看到这封信件, 感觉比有人夸自己还高兴。两个人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欣赏了这封来信半天。

系统:“恭喜宿主获得海伦娜的肯定,积分加65。”

乔御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之前李初杰的肯定就给我加了50分,你这系统是不是崇洋媚外?”

系统:“请宿主不要怀疑系统的公正性。”

脑海里的对话,外人是听不见的。

在林枫眼中, 乔御只是长久地看着海伦娜的信件, 面露沉思。

他对乔御道:“其实如果你想的话,去国外大学深造,也还是挺好的, 不过记得回家就行……”

林枫有些欲言又止。

平心而论,华国在高端科学上的水平,是远远比不上欧美日这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如果要做科研,那国外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最先进的技术、最优秀的同事,还有资本家们大把大把的投资……最主要的是,那边对科研的鼓励机制,是如今华国拍马也赶不上的。

不过林枫想了想,又感觉替乔御操心这些,为时过早。

在全世界学术圈里,林枫自己也不过是一条食物链中层的大鱼,远比不上其他大鳄。

他可能犯了全世界家长的通病:看见孩子画画就幻想孩子未来成为艺术家。

不过,林枫觉得,梦想还是要有的。

“当然,俄亥俄大学就算了,你呢,去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都还不错。正好之前学术交流,我也认识了几位外国友人。”

林枫继续畅想未来:“宁宁也有考虑出国留学,如果能就读同一所大学,那就最好不过了。你们在国外也可以相互照应。”

乔御敲键盘的动作一顿:“……”

没好意思说自己并不打算出国。

乔御花了一下午时间,在林枫的指导下改完了论文,又做了几组补充实验。

大约一周后,他收到了过稿的消息。

“恭喜您的论文《关于复合生物酶在钻井液及石油领域的应用》成功被我刊录用,将发表于下个月的《生物材料与分子化学》上。”

论文的发布有些不同,期刊不仅不会给你稿费,还需要你倒贴钱让它发表。不过到时候对方会寄来样刊,并且把你的论文免费单独印成册,一般来说是印10到20本,多的话,就要自己贴钱了。

如果要去参加学术会议,从兜里掏出这么几本小册子,那是相当有牌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