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母跟她说,她和清如姐姐的性格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她跟三郡主起争执时,清如姐姐不会拦着她和三郡主打架。那么三郡主和清如姐姐起争执时,清如姐姐如果想息事宁人,那她也不要硬上去和三郡主杠。
她一开始其实没听进去外祖母说的这些话,觉得她和清如姐姐关系那么亲密,清如姐姐被人欺负了,她肯定不能袖手旁观。
可是外祖母后来和文嬷嬷的一番对话,让她完全打消了这个想法。
她当时和清如姐姐在外祖母宫殿的里间午睡。
原本她们都是睡到两三点才醒,偏偏那日,她不知道怎么回事,睡到中间竟然醒了。
她觉得有些口渴,又见里间没人伺候,便自己下床穿鞋往侧间的方向走。
快走到门口的时间,她听到里面传来了说话的声音。
“娘娘,您为什么要鼓励咱们郡主和三郡主打架,却拦着清如郡主和三郡主起争执呢?”
这是文嬷嬷的声音。
她也很想知道为什么,便立在那里没有说话,只屏息听里面的声音。
“清如和元儿的性格不一样。元儿那个孩子要是被人欺负了,一定要欺负回去才能解气。对于这样的孩子,肯定是不能让她忍下这口气的。不然她总是想着这件事情,事事都做不好了。让她把脾气发出来反而是件好事。再来就是,这个孩子是个心宽的,你看她摸准了国君的性子后,就踩着国君的底线又和三郡主打了几次架,纵然被罚了也不放在心上。对她来说,只要把三郡主打服了,让她三郡主不要再欺负她了,那这事就算是过去了。她日后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一点都不会受影响。”
“可是清如就不一样了。这个孩子自来就比较内向,底气又没有元儿足。纵使我跟她说,让她不要怕,三郡主欺负她了,一定要还击回来。只怕她也不会还手。若是我们不顾她的感受,一力抬着她和三郡主起争执,只怕这个孩子事后会被吓死。她是那种不能和别人吵架,只要一吵架心里就会憋屈的人,对这样的孩子,只能顺着她的性子来。若是她喜欢息事宁人,那我们就要学会开导她,教她静心,告诉她任何的争执都没有意义,她这样也自有她的福报在。”
听完外祖母说的这番话后,她觉得自己恍然大悟,随后又感到有些后悔。
她一直站在自己的角度劝清如姐姐,觉得别人欺负我了,我打回去才不算憋屈。
可她却忘了清如姐姐的性子和她不一样,她是那种什么事儿都能很快过去的人,可清如姐姐不一样,她喜欢平静不喜欢争执。
对她来说,和人吵架只怕比忍让还要难受。
明白了她和清如姐姐的不一样后,她后悔又沮丧的低下头,准备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