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入破,李归雁为苏安守护住了妙运。

直至舞遍,曲子鲜艳起来,乐器与音声人各归其位,从此,场上主角唯有舞伎。两位梳九骑仙髻,身披孔雀翠衣,佩七宝璎珞的舞者,双双入堂用水袖作画。

此为对舞,相扶如一人,骤然在酝酿七遍的灵秀画幅上,浓了墨,重了彩。

人们看见那柔若无骨的身姿,道是天女下凡作花舞,纷纷躺下泪来。谁知梨园是什么地方,谁又知,自己为何为这可望而不可即的曲子,一把鼻涕一把泪?

苏安坐在乐阵后,依然用弦音做引领,一弹一挑,从容地迎接彼岸那条泪河。

不久前,他接到长安牡丹坊来信,方知,贺连已经平安到达天竺,秀心又有了身孕,万没堤防的是,卢兰三天两头往坊里跑,异常热情地帮衬着茶娘。

却是许阔在其枕头中掏出了那只“前朝王爷”的金镯,才查明,宋侯府被查抄之后,慕容氏没入奴籍,孟月卖清了家当,打点过张俭,与她亡命天涯而去。

只因,在他一人酸涩悲戚,顾影自怜之时,她坐在牡丹坊一角,给过他欣赏。

一曲霓裳,一个时辰,待梨园十六曲奏罢,已是开元二十三十月十七的黄昏。

梨园众家自有自的准则,唯圣判,李归雁其一,林氏其二,雷海青其三……

南北两岸,多少情愫仍在涌动,苏安收起妙运,起身望向对岸天津桥东的户楼。尽管自己姿态谦卑,一身俗尘也依然难逃欲念,可这一日,他终究是成就了这支流传天下的法曲。

※※※※※※※※※※※※※※※※※※※※

【以下篇幅为话痨产物,慎点】

关于《霓裳羽衣曲》的音乐特点,涉及到它的调式、结构、舞蹈、所配器乐、发展等方面。

首先,关于它的调式,唐人都持“商调说”。

1.在《唐会要》卷33“诸乐”中载《婆罗门》为黄钟商,时号越调;2.在唐·南卓《羯鼓录》中载《婆罗门》属于太簇商(大石调);3.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亦有“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并且从夔白石记载中看出在宋代所存唐代的曲谱中依然为商调:《白石道人歌曲集》卷3《霓裳中序第一》

小序云:“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皆虚谱无辞。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为商调。”

其次,关于它的结构。

一为“十二遍”,如《新唐书》卷21《礼乐十二》:“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