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唱到顾府后,季云又怕惹来纠缠,不敢周济旁人,只径直走向坐在门口接案的顾九:“顾总管。”顾九道:“季郎来了?”小吏道:“小字长亭,不敢。”

顾九叹了口气:“民不知六典,又不信兆尹衙门,每天上百人,能成案的却很少,前天接三张,昨天接八张,今天按情形,最多也只有十张,不上台面。”

小吏季云面相斯文,眉尾生着痣,顾越之前跟顾九提过,是河东衡水的老乡,抱着老白干来府中拜访多次,人又勤快,故而,调入礼部做个助文事的小跟班。

内堂的书房里摆着一口白瓷缸,缸底水草中静静地游着两尾锦鲤,首咬尾,巧画一个轮回。季云进门时,顾越就正在案前批阅公文,眉间微蹙,手中捏笔杆。

季云走近,见那张纸上写了“京兆冯临渊”三字。顾越问道:“宋州的事情办的如何?”季云回道:“许大人是主动问起的,刘大人谨慎些,我分别陪他们的亲信去了一趟州府,和韦刺史,宋司马看过公文,又到安县、梁县和齐县划地界,现在他们各要三百亩,按五折的价买下了,契印三份,一份在此。”

顾越道:“县里百姓如何?”季云又道:“县令见百姓换到粮食,终于能活命,也如释重负,另外,两位大人私下里都说,员外大人体恤下属,这份恩情,他们记着。”

顾越笑了笑,道:“长亭,你别说,我也给你留了二百亩。”季云道:“我家中人丁少,不需要田地,我只愿做员外大人手中的剑。”顾越道:“好,挺好。”季云低眉:“大人,怎么了?”顾越道:“没什么,你这话,我听起来耳熟而已,但我不勉强你。”

这次分赃共涉及三千亩水田,顾越让谷伯调出钱款,买入韦家外戚账户二千,入苏十八四百,剩下六百,令季云联络手下的二位主事,平分好处,各三百。

二人核对完契纸,顾越将其放入密室,而后,令季云随行,出发往城南巡视。

即使有难,南边的三座城门依然宽容地敞开,城墙内是临时搭建的安置屋,而施粥点就在明德门外两边布置着,由稀疏到密集,东连启夏门,西连安化门。

裴延和几位尚书省的官员披着蓑衣已在安化门前集合,每隔三日,他们都要对兆尹府的工作进行一次巡察,顾越代表韦文馗出面,行振抚、劳问疾患之责。

雨中,顾越规规矩矩地慰问了两三个难民,路过明德门时,回过身,问兆尹府的司录道:“都是同样的粥铺,东西两边设的多,中间少,这里可有讲究?”

司录先是一怔,沉默阵子,又惨兮兮地说道:“以往灾年时,若中间和两边设得同样多,难民就都往中间挤,容易阻塞交通,为此,冯兆尹愁得几天几夜没回过宅邸,还是亲自察了多年的档案,才想出这两头多,中间少的新办法。”

顾越道:“也是,若甘蔗两头一样甜,就不必再挑三拣四的,冯兆尹心细,兆尹府办事也很实在。”司录道:“也是没办法,流民有怨,只能我们来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