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盛景意还觉得她们来得挺早,到了西湖才发现人都比雪花要多了。
盛景意哈出一口白气,跟徐昭明他们一起在被东坡先生赞为“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岸边溜达,还在挑着担子出来卖早点的老妇那买了饼,边吃着热腾腾的饼子边欣赏沿岸景致。
一行人走得累了,瞧见前头有处临水长亭,便相互招呼着进去坐下歇脚。
没想到里头已经有人在,是个十八九岁的少年郎。
他明显不是南方人,长相上有点靺鞨人的特征,衣着打扮瞧着也像靺鞨人。
这么明晃晃地出来逛,显然不是细作之流,那就是来临京的靺鞨使者了。
靺鞨使者年底过来,一来是为了贺岁,二来自然是为了索要岁币。
当初两国议和,朝廷答应花钱买平安,不仅地让了一片,每年还要缴纳高额岁币,等同于把收上来的大半税收送给靺鞨人。
徐昭明虽醉心音律,本质上却还是定国公这个武将的孙子,看到靺鞨人心中一下子警惕起来。
哪怕他们这群小纨绔不学无术,想到每年要把那么多白花花的银子送给靺鞨人,他们心里还是不太舒坦!
那靺鞨人本来正在观摩梁柱上刻着的长联,听到从人提醒说有人来了,不由转身看向盛景意一行人。
寇承平最擅交游,上前朝靺鞨人一拱手,表示他们是来歇脚的。
靺鞨人并非人人都懂汉语,在靺鞨那边汉人备受歧视,番汉之间连通婚都不允许,更别提别的。
不过在这一点上,朝廷也是一样的,他们朝廷也不乐意与靺鞨人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