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页

在抗战爆发后,机械厂跟钢厂分开。

后来新中国成立,国家发展工业,三线建设时期,运回了一条罗马尼亚的钢铁生产线,从此就变得辉煌。

同样也是因为军品订单大幅度减少,生产计划大幅度削减,这家厂就开始没有了什么订单。

除了机械厂需要的一些铸铁、钢材等,以前都是生产农业水利工程配套的钢管等。

整个厂,是蓬县规模最大的实体单位。

干部职工八百多人,占地规模,也是相当庞大的……

三座庞大的砖瓦结构老式厂房,圆弧形的顶子,高高耸立的烟囱,老远就能看到。

这在县城东北角。

煤炭是从隔壁吕山县运回来的;铁矿石则是从隔壁的陇县以及嘉陵江上游的区域运回来。

可现在,钢厂的烟囱,也没有冒烟。

锈迹斑斑的选矿塔静静地矗立着,如同迟暮的老人。

一个月都不一定能让熔炼炉点火开工一次。

工厂旁边,有着一个小山包,在山脚下的平地上,这家无论是厂房还是三层的办公楼,都是布满了苔藓,看起来一片萧条。

场内的水泥路,早就已经开裂。

因为走的人少,不少裂缝中都已经冒出了草。道路两边,草更是疯狂涨了起来。

或许是因为效益太差,连厂里的绿化都没人管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