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按着主子们的口味点了几个菜,他估摸着皇上也不会吃这外头的食物,于是私心地给他家王爷多点了几道他喜欢的。
楼下闹哄哄的,这样的体验李煦也许久不曾经历过了,皇帝就更是鲜少接触这样的民生,一边靠着窗台看楼下的街道,一边不知在想什么。
赵公公随侍在侧,见他盯着马路看,笑着说:“这路就是水泥路了吧?早听闻水泥路平整宽敞,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京城的街道从前年就开始改修成水泥路了,到如今,主街道已经完全变了样,不仅是路面平整宽敞了,而且格外干净,路边每隔一段距离都放着垃圾桶,当然,靠的不是民众自觉把垃圾丢进垃圾桶,而是有清洁工不定时来清扫,要想改变一个时代人的生活习惯可没那么容易。
路边摆满了小摊小贩,卖什么的都有,这也是京城繁华的体现,天南地北的东西都汇聚一堂,尤其是今年,李煦格外看重商贸,集市上多了不少舶来品,品种繁多,令行人流连忘返。
“你如此开放国门,就不怕被敌人钻了空子?”
“那也比闭关守国强,只有不断进步,站在世界的顶端,他们才不敢对大燕下手,否则就算边境严防死守也杜绝不了外国的虎视眈眈。”
天渐渐黑了,集市上都挂起了灯笼,皇帝曾经站在皇宫的最高处,俯视着整座京城,当时只见灯火辉映,京城如同不夜城一般热闹。
“你的许多想法都很奇特,朕也不知是好还是不好,不过你心太急了,你迫不及待地想改变祖宗留下的规矩,可知也许会遭到反噬?”
“这是必然,任何一样新事物出现都要有磨合期,儿臣提出的政策也并非每一种都适用,但可以一点一点尝试,历史是在进步的,有改变才会有进步。”
“你以为一个大国的政策变革是那么容易实行下去的吗?你理想很好,大臣们也觉得可行,可实施的人是底下参差不齐的官员,消息一层层传递下去,早不知变成什么模样了,如果对象是普通百姓,那就更难了,他们都未必懂你的意思。”
这些确实都是问题,不过李煦有心里准备,并不会因此而停止改革的脚步。
天彻底黑下来后,街上的人越来越多了,这家酒楼的菜勉强能入口,特色菜是从福来酒楼模仿来的,李煦吃着还行,皇帝本就胃口不佳,随便吃几口就不动筷了。
“朕老了,思想守旧,确实不如年轻人有冲劲,朕原本以为,你是守成之君,没料到你去了南越几年后,思想变化这么大,人也锋芒毕露,这样也好,以前朕总担心你太软弱了。”皇帝有些累了,他起身走出酒楼,步入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侍卫紧紧守护在他身边,一有百姓靠近立即就被挡开。
百姓们一看这些人高马大的侍卫,敢怒不敢言,纷纷避让开来。
皇帝停在一个摊子前,这是个卖玻璃制品的摊子,他随手拿了一个过年时宫宴上同款的玻璃酒杯,问了价格:“这个多少钱?”
“回老爷,这个只要十文钱一个。”
皇帝皱着眉头回望了李煦一眼,“为何如此便宜?”他不相信这么便宜的东西居然也会出现在宫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