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马惊

反正现在自己力大无穷,扛着就扛着,也不累。

今日里进城,唐苏凡有心逛逛,也好让英儿这个整日闷在家里的‘小宅女’出来见见光。

陶英儿的目光四处打量,喜出望外的看着长安城热闹的街景。

不一会儿,陶英儿脸上的笑容便没有停下过。

“小五,你慢点~”

另一条街上,王馨月与自己的丫鬟游走在长安街头。

“娘子,快看呐~哪儿正有人耍散乐呢!”

小五指着一边的街角,正是热闹非凡的聚拢着一群人。

散乐也是所谓的杂技。

在秦汉时被称为“百戏”,隋唐时被叫做“散乐”,直至唐朝时期,为了更好的与歌舞、演出、杂剧等表演艺术进行区分,给它取名为“杂技”,这也是杂技一词的由来。

在唐代,杂技不只是宫中独有的,它也盛行于民间百姓的生活之中,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从技者有时在人多的广场表演,街头巷角有时都能看见。

街角,被围成了一片空地。

早就有来得早的观众已经捧场的鼓掌起来。

花枪、绳技、竿技、马技、口技、耍的好不热闹。

顿时便吸引了二女的目光。

在这两年,灾时不断,耍散乐的人不断投了其他行。

恐怕也只有在长安里现在能天天看到耍散乐的人。

“好!好好好!”

“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好啊!!!”

欢呼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唐苏凡和陶英儿从街的另一边走了过来,未来旁边看了起来。

这时候正好轮到了一匹黑马过绳桥,上面骑这一人,手执横棍,两边各立了个两尖碗。

这功夫底子,每个几年功夫是练不出来的。

哪怕前世参加过不少娱乐活动的唐苏凡,仍是第一次现场看杂技。

还是这种纯原生的古代杂技。

正所谓一个时代的文化由政治经济所决定。

因此就是在这样一个繁盛至极的朝代,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中国民间杂技这一充满特色的艺术活动在唐朝时期通过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这也是反应这长安城繁华热闹的映照。

“各位,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嘞~”

过马绳正走到了一个精彩时段,一个小厮敲着铜锣,围着场便开始讨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