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高原牛体型中等,头上的一对角比较大,弯弯的向后上方生长,但并不尖锐,平均肩高一米七左右,比草原牛稍微大那么一点,皮毛的颜色呈青灰色,像是石头一样,因此又被称为大青牛、岩牛。
而且它的体型上还有个显眼的特点,那就是肩膀特别高,明显比草原牛和森林牛高出一大截,像是驼背了一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单峰骆驼呢,当然这么说有点夸张,但看起来确实很明显。
高原牛的优点也十分突出,或许是因为它们生存环境比较差的原因,这些高原牛特别耐粗饲,不说灌木树叶这些,就连荆棘都能下得去嘴,那真叫一个不挑食,基本就是有什么吃什么,只要能吃饱就行。
而且这高原牛力气大,等扛等驮,擅于爬坡,耐力也十分惊人,可以说,草原狼部落能在西南的沿海高原地带称霸一方,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这些高原牛的原因。
罗冲可以很肯定的说,在役用牛的品种方面,这些高原牛可以吊打世界上其他所有的牛,就连汉部落辛苦培育出来的森林草原杂交品种,也跟这种高原牛没法比。
而且恰巧,几年前那次的开源之战,汉部落一鼓作气打崩了冒顿,连带着和冒顿混在一起的草原狼也被汉部落顺带干掉了,于是顺其自然的,草原狼所有的高原牛也统统被汉部落缴获。
有了那么好的牛,罗冲的第一想法当然是扩大高原牛的品种规模,在汉部落全面推广,但不幸的是,这些高原牛来到了汉部落之后,似乎是有些水土不服,尽管各地的饲养员百般呵护,可还是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病死了不少。
最后没办法,为了保住这支优秀的血脉,就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和本地品种进行杂交。
以高原牛为父本,以汉部落自行培育的混血牛为母本,再用高原牛和草原牛杂交,杂交出来的后代再和之前的混血牛杂交,又经过了三年的培育。
最后才弄出来了一种,二分之一高原牛血统,三分之一草原牛血统,六分之一森林牛血统的终极混血。
体型中等偏大,肩高一米八,驼背,皮毛青黑色,或者深棕色,角比较尖锐,朝着后上方生长的怪胎。
这个怪胎满足了汉部落对役用牛的所有幻想,爆发力足,耐力更是变态,一个什么都能吃,什么都不挑食的胃,同时性情还十分温顺,喜欢亲近人类。
最关键的是,满足了全地形,全气候这个条件,不管是游野在北方的河源郡那里,还是琼州的海岛气候,亦或是汉阳郡这边的内陆平原和山地,这种牛都能很好的适应,基本只要照料得当,从来不会生病或者水土不服。
而且还把‘吃苦耐劳’四个字充分体现了出来,简直就是役用牲畜里面的典范,带头大哥一般的存在,不管是耕地还是拉车,从来都是任劳任怨,吃的差一些也从不抱怨。
不过这牛好归好,还是那个问题,培育的时间太短,血统还没稳定下来,指不定就突然抽风,给你生个怪胎,或者出现‘返祖’现象,也就是隐性基因变成了显性基因,或者隔代遗传,生出来的后代突然又变回了它‘爷爷’或者‘太爷爷’的模样。
在生物学上,这种情况叫做品种退化。
对于这种情况,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让这个新培育出来的种群,挑选优秀个体,进行长期稳定的内部繁殖,再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将这个品种彻底稳定下来。
其实品种培育这个事情,它的原理很简单,就像是一块调色板,你需要哪些元素,就把它添加进去调和一下就好了,难的地方就在于这个过程非常消耗时间,可能培育一个品种就要好几年,稳定下来甚至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过程极其的枯燥乏味。
眼下罗冲又让司农寺培育肉用牛,其过程也是一样的,不过和役用牛不一样,肉用牛追求的是产肉量多,耐粗饲,好养活,还要长得快。
对于这样的要求,那肯定是选择以森林牛为主体就没错了,森林牛那平均肩高两米的庞大体型,同等时间下,长的个头最大,也就意味着更多的牛肉。
而且在汉部落现有的三种原生品种,和两个杂交品种里面,森林牛是爆发力最强,同时也是肌肉最发达的一种牛,肌肉多就意味着全身都是腱子肉,在肉质品质方面,也是几种牛里最好的。
因此这次提出培育肉用牛的时候,司农寺就已经根据经验做出了目标,新品种的肉用牛最少要有一半以上的森林牛血统,因为森林牛本身就体型大,肉质优良,而且不挑食,只要稍微再辅以一些高原牛的温顺性格,就能调教出一个好的肉用牛品种。
而且肉用牛培育计划中,基本上不会直接添加草原牛的基因,借着前几次杂交的成果,司农寺这波是直接用优质的纯血森林牛个体为父本,母本则是选择了一批用高原牛为父本,草原牛为母本繁衍的一批杂交牛。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新的肉用牛温顺听话的同时,又不会因为草原牛的基因而过度矮化,导致培育出来的肉用牛体型缩水,在这方面,父系的基因还是很强大的,不服都不行。
“目前我们养殖场里已经做了第一次的配种工作,父系选了两头纯种森林牛为种牛,母系是八十头‘高草杂交牛’,现在能够确认受孕的就有六十七头了,剩下的十三头我们也准备在这个月内让它们完成受孕,而且每头牛包括它们未出生的牛犊子,我们都已经给它们做好了家谱,保证可以追根溯源,连它们祖宗是谁都能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