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0页

这样的情况,海鱼的价格肯定非常便宜,渔民为了多卖一点钱,而且为了让四条渔船不至于天天窝在港口里,所以也愿意低价批发给军队,现在除了军队这里,别的地方几乎也没人买他们的鱼。

薛青窑和杨峰都非常支持,首先这也算是军队支持地方建设了,再有就是用海鱼来当肉食来源,确实比猪肉羊肉便宜,反正军队需要采买食物,买谁的不是买,从草原牧民那里购买羊肉同样需要钱,而且路途太远,运输又不方便。

杨峰在采买了一批海鱼后,觉得这些五花八门的鱼肉确实非常不错,又直接推荐给了架海郡那里的跨海大桥工地。

大桥工地上有战俘,士兵,工匠近一万五千人,这些人每天干重活,同样需要大量的肉食补充,海里的廉价鱼肉自然就成了非常合适的来源。

军方和工地的两张大订单砸下来,余氏族自己所掌握的四条双桅拖网渔船一时间竟有些供应不上了,面对这样的情况,姜宣再次和薛青窑还有罗冲联系,希望能增加他们朝阳郡的渔船数量,这样也好扩大渔业规模。

信息传到罗冲这里,他本来也有发展渔业的想法,只有汉部落的渔船多了,渔民们才会走出更远,汉部落才能不断的从大海中汲取财富,然后让人意识到海中资源,为以后继续拓展海外势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样第一可以让渔民们摸一摸周围的海域情况,甚至画出一张海图出来,二是让人们看到海中的财富,使他们的目光聚焦到大海上。

至于别的,比如什么发现新大陆,甚至殖民海外,罗冲反正觉得自己这辈子没什么机会了,小罗成倒是有机会可以试试。

为了实现这两个战略性的目标,罗冲决定给予海洋捕捞业一定的政策扶持,主要从两方面下手。

第一,要有更多的船。

渔船肯定是很贵的,别说渔民们自己买不起,就算汉部落现在的一些富户也不一定能够买的起,所以罗冲决定使用目前汉阳郡和汝阳郡这里已经形成的租船制度。

部落成立渔政官署,然后从银行借钱造船,再租给注册为渔民的百姓,让他们租船出海打渔,所获收益除了上交渔船的租金,还有日常的维护,剩下的都是他们自己的收获。

然后租借多少年后,再将这条船的产权转给使用它的渔民。

这就有点现代贷款满房的意思,不过要比贷款买房还要自由一些,渔民们并没有成为房奴,必须每月还款多少多少,那样的压力实在太大。

这个租赁制度,你要是觉得收益太少,不太划算,你大不了不租,反正用了多长时间的,就结算多长时间的租金,不用了就一分钱不用花,相对来说就自由了很多。

至于想要渔船的产权,那就足够了多长时间的年限之后,这条的产权就自动转给谁。

这样对汉部落来说,虽然回本慢了一些,先期投入太大,但是可以快速的扩大渔业的规模,对战略布局显然是有好处的。

第二,就是兴办更多的海产品深加工企业。

海鱼这东西,它可不只是能用来吃而已,而且就算是吃,也有各种吃法。

比如可以在琼州岛和拓海郡那里兴办罐头厂,将海鱼制作成各种口味的罐头,以此来延长其保质期,这样就可以将鱼罐头销往草原还有北地的八郡,从而扩大消费市场,毕竟没有消费,你怎么带动生产。

而且常吃海鱼对身体也有多种好处,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即可强身健体,丰富内地百姓的菜单,还能让沿海百姓更加的富裕,当然汉部落也能从中收到不少的税收。

而且深加工方面还有其他的利用,比如鱼的内脏,可以做成有机肥料,卖给农民用于肥田,毕竟光指着粪便也不一定够用,除非养殖业非常发达,有大量的牲畜粪便可以满足堆肥的需要。

鱼的骨头和皮也可以打碎后磨成粉,制作成饲料,用来养殖猪牛羊,甚至是陆地的淡水鱼虾养殖,还有鸡鸭鹅等禽类,这些都是非常高的营养,禽畜经常食用鱼粉还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鱼肉给人吃,制作成鱼干或者罐头,鱼皮鱼骨喂养牲畜,制作饲料,就连最没用的内脏,也能拿来制作有机肥。

光是这一项深加工,就能带动一整个农牧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