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5页

作战时三组互相火力掩护,距离拉的很开,九个人就是一个战斗群,一个班就可以控制整整八百米的战线,整个战场看上去都是稀稀拉拉的一片,这样的战术小组非常灵活,又不会让士兵过于集中,遭到敌人炮火的重点照顾。

这套战术从刚建国的时候就开始普及了,抗美援朝时期更是将三三制运用到了极致,所以国外报道的一些所谓的解放军人海战术,那都是瞎扯淡。

三三制最辉煌的战绩,还是对印反击战中,其中一个三人小组和大部队失去了联系,三个人在其中一个班长的带领下深入印军敌后75公里,接连打了五仗,连续端掉印军三个火炮阵地,击溃两个炮兵团,缴获七门火炮,两辆汽车,还有长短枪支没有计数

这么匪夷所思的战绩连小说里都不敢这么写,然而它就真实的发生了。

不过汉部落所面临的敌人和情况又与那时候不同,罗冲组建火器部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用他们对付食人族的,其中的巨猿更是个体武力极其强大的存在,所以这种稀稀拉拉的三三制并不适合汉部落,而且汉部落也没有火力强大的自动武器,和那个时候的解放军情况不一样。

对付巨猿最好的武器当然是喷子,但喷子只能用于近战,这个时候步枪就成为了补充,但是一个班多少人,几个用喷子几个步枪,这个比例还是要好好搭配一下。

罗冲琢磨了半天,最后突然拍了自己脑门一下笑了起来,他又不是要组建几十万的近代军队,总人数大概也就三四千人而已,所以没必要规定每人只有一把武器嘛,汉部落用全部落的工业产能供应三四千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最后罗冲还是选用的九人一班的三三制战术,但是和追求火力,降低伤亡的战术标准不同,罗冲虽然同样把九人分为了三组,但却有不同的战术目的。

他的想法是一人装备霰弹枪作为主武器,负责在前面‘莽’,因为霰弹枪只有在近距离才有效,所以必须足够接近敌人,同组的另外两人使用步枪作为精确射手,为前面的霰弹枪手架枪,进行远程的精确火力掩护,并为霰弹枪手提供换弹的机会。

两个人架枪掩护一个突击手,可以提供火力的持续性,这两个精确射手也可以交替射击,一人射击时另一人装弹,然后反复交替,可以让前面的突击手一直处于后方的保护中,就算霰弹打光了,也有充足的时间找个掩体进行装弹。

同时,前方的三个突击手呈三角阵型向前突进,三人之间互相保持五十米的距离,这个距离还在霰弹枪的射程之内,所以不管三人中哪个人身边突然出现危险,另外两个突击手都能向目标进行集火。

巨猿的数量本来就不多,按照这种战术进行作战,那么不管是突击小组的哪个人身边出现了巨猿,都会立刻遭到三发大威力霰弹的集火,这样就算它的身体再强悍,也得当场倒下不可,更别说汉部落的霰弹枪还是几乎可以连发的,毕竟每次上膛的时间连一秒都不到。

同时,为了保障后方架枪的精确射手也有突然遭遇近战的能力,罗冲在给他们装备步枪的同时,也会给每个人配一把短管的三连发喷子,作为近战火力的补充。

毕竟真的到了面对面肉搏的时候,拿着一把一米六五长的步枪真的不方便。

同时,为了补足前方突击手的远战能力,他们同样要每人装备一把步枪,也就是说,汉部落的火器军队每人都要装备两把武器,只不过在主副武器的配置上会略有不同。

第802章 武器定型

三人突击小组每人装备一把步枪,携带少量步枪弹作为副武器使用,主武器装备一把八连发霰弹枪作为火力输出,同时多带霰弹,另配一把四十厘米刃长的剑形刺刀,刺刀可同时装在步枪或霰弹枪上,两种枪械的刺刀卡口做成一样的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

另外六人的精确射手小组装备一把步枪作为主武器,多带步枪弹,同时装备一把无托结构的三连发短管霰弹枪作为副武器,用于近战时的火力输出,备弹十二发,反正他们用的机会也很少,多带步枪子弹才是正途。

并且掩护组的六人也要各自装备一把25厘米刃长的多功能刺刀,刺杀的作用不大,主要还是以多功能为主,一把刀在野外的作用太大了,但是四十厘米长的军刺除了刺以外几乎毫无用途,还是能切、能砍、能削的短刀更为合适。

计划好了士兵的装备方式,罗冲心里也就对武器所需的生产量有了底,那么接下来就剩下选型和定型的工作要做了。

罗冲很快又带着亲卫们继续进行枪支测评,连续三天都一直待在靶场上,在测评枪械的同时,罗冲也对自己部落生产热武器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概念,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意见。

三天后,还是那个靶场的棚子里,看着摆在桌子上的一排枪械,还有身边排列整齐的一众亲卫,以及研究所来的技术顾问,罗冲才对胡进说道。

“下面我说一下定型和工艺改进意见,你都仔细记下来。”

“是。”胡进立刻掏出纸笔趴在桌子上,看了罗冲一眼示意自己做好了准备。

“首先是选型方面,这次一共定型三款枪械,一种是八连发侧装刺刀式霰弹枪,要内置击锤的款式,这样的结构不易进水进沙,在保养方面比较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