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7页

不过受限于临时营地的条件,现在他们用来耕地的犁也只能用人力犁,毕竟牲畜少的可怜,仅有的十几头野驴还要承担很重的运输工作。

司农寺负责水利方面的大佬也在忙着实地勘察工作,他们要结合当地的地形地势,还有水源走向,合理的规划开垦范围,这是个细活。

河谷两岸靠近岸边的地全都被规划成了稻田,这样方便灌溉,至于玉米,那东西本来就适应能力强,而且又耐旱耐寒,种在山坡上反而更合适些,就是引水稍微有些麻烦,说不得还要在山坡上修几个蓄水池,然后用水车从下面提水上去。

农田规划和农技培训都在紧张的进行中,营地里的女人们也没闲着,被组织起来学习针线活,学习怎么裁剪和缝制汉部落的衣服,介绍汉部落的服装特色。

纺织方面自然也不可能少了,这次虽然带来的织布机不多,但是纺纱机却有不少,还有已经淘汰掉的一些织布机,虽然也没指望营地自产的布匹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但是装粮食的麻袋却是要他们自己来制作的,汉部落不可能什么都给他们准备着。

另外,在纺织原料方面,汉部落也给营地这边提供了各种麻草和棉花的种子,也好让他们有选择的进行培育和种植。

蔬菜方面的种子也不少,一般这种东西在汉部落都是由女人负责的辅田种植的,所以在蔬菜种植方面,女人们也要学习。

不过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涨,这种不用到处采集就能获得稳定食物的生活才是她们梦寐以求的。

甚至营地里一些即将成年的少女,看着那些从汉部落本部过来的男人,也忍不住春心萌动,要是能够嫁到汉部落,或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可惜了,奈何这次过来的人基本都有了老婆,毕竟没成年的也根本不会被分配工作,更不可能会到这来。

另一边,汉部落的浏阳郡造船厂,罗冲还在这里指挥造船。

八十米长的大船还是汉部落第一次建造,其庞大和复杂的程度不亚于建造一座学校,毕竟它本来就比汉部落的任何一栋教学楼都要庞大。

上下一共八层舱室,放在陆地上那就是高楼,水线下面有两层的空间,主要是用来储备物资的,火药,淡水,食物,炮弹,基本都在下面的三层,中间的三层就是火炮甲板,一百二十门标准型火炮分列左右两舷,舷墙上面开舷窗,用来当作火炮的射击口,每面六十门炮,一层20门。

上下船舱的楼梯位于船体的中轴线上,不过在两侧炮位和楼梯中间的位置,开的还有专门运送物资用的竖井和天窗,可以在战时快速的从底仓把火药和炮弹用吊索和滑轮运上来。

在往上就是露天的甲板了,至于七层和八层,那是位于船尾的桅楼,七层是厨房和餐厅,八层是作战指挥室和会议室,那里是整艘船的制高点,视野良好,方便指挥。

这艘战舰的动力布局,则是采用的五桅横帆布局,四根主桅杆,还有船艏的一根斜桅杆,虽然舍弃了一贯操作简单的纵帆,但是横帆却更灵活,帆面可以做的更宽,这样也能提供更加充足的动力。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纵帆喜欢吃横风的原因,所以船帆经常要以斜向的角度来调整,这样一来,船只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侧倾的现象,那都是被桅杆给掰的。

可这艘船的用处是炮舰,如果船只发生侧倾,估计炮都会往一边滑动的,那到时候还怎么打仗。

再来说,就算火炮因为受到固定不会滑动,可是俯仰射角还是会因为船体侧倾改变,火炮这东西对俯仰角的要求十分苛刻,高低差上那么一度,射程上就会出现几百上千米的偏差。

横帆的操作或许要更麻烦一些,但好处就是不容易发生船体侧倾,这也是罗冲选择使用横帆布局的原因。

八十米长,十八米宽,长宽比44的圆首平尾船体,再加上四面主帆,航速那绝对快的一匹,别看排水量已经超过了万吨,但是动力十足。

不过这样的大船桅杆也不好找,只能用榫卯拼接外加钢圈锢紧的方式来制作,想找根天然的巨木做桅杆,先不说好不好找,就算找到了也不好运输和处理。

因为帆船这个东西,桅杆的高度一般是不能小于船长的,想想看,这还是顶层甲板之上的高度,也就是说,这艘船的几根主桅杆几乎接近百米高了,桅杆的粗细程度一个成年人都抱不过来,因为那就是根柱子。

巨大的船体在承重和承压方面也受到了严酷的考验,为了支撑如此庞大的船体和水压,里面用的龙骨和肋骨都是巨粗的那种,船壳外板的厚度都足有25厘米,那简直不能称之为板,应该叫梁或者柱子,可它偏偏就是用来包在外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