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时间那么长,不能就这样浪费了,要抓紧时间学习啊,互相沟通全靠手势和猜,这样的沟通罗冲已经受够了。要不是罗冲每次和别人沟通都会一边说一边比划手势,他担心自己可能都不会说话了。
其实现在汉部落的族人已经掌握了一些词汇,尤其是去病,小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最强的,他和罗冲接触的也比较多,一些简单的话他现在也能说了。
而普通族人学会的,大多都是罗冲灌输的一些名词。
语言其实是一种很简单的东西,构成语言的也就那么几种,名词,动词,形容词,抽象词这几大类。
只要掌握了名词和动词,就可以做到简单的交流。
这就跟小孩子学说话一样,先知道了各种东西的名字,也就是名词,再加上一些动词,就能组成语言。
举个例子,比如‘我吃肉。’我,就是代表自己的名词,吃,就是一个动词,肉,则是一种食物的名称,也是名词。这样简单的三个字,就是由名词加动词组成的语言,所以只要多掌握一些词汇,做到简单的交流是没问题的。
其实罗冲平时也在这方面,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她们,人类当遇到新鲜事物,尤其是从来没见过的东西,就会本能的想要知道这是什么,而罗冲就是那个给他们答案的人。
比如人们第一次见到筐,这种东西很好用,可是却不知道叫什么,于是她们就从罗冲嘴里知道了‘筐’这个名词,然后记住它。下次再有人说筐这个词,别人就能知道说的是什么。
诸如此类,其实人们已经从罗冲嘴里知道了很多名词,比如:筐,矛,鱼,草,车,土,砖,马羚,树,斧子,绳子,等等
所有她们叫不出名字的东西,都能从罗冲这里获得答案,汉语发展了数千年,到现在还没有什么找不到名字的东西,一切的事物都有相应的语言可以表达。而罗冲现在要教她们的,就是怎么把名词和动词连起来使用。
至于汉字,现在教她们学简体字不太现实,太难理解了,汉字的发展也是要经历几个时期的。
从原始时代的简笔图画,也就是壁画,到商周时期的兽骨龟甲上的甲骨文,然后是战国时期的小篆,再到秦始皇统一的大篆,大篆虽然也叫文字,但是也叫象形文,字体十分繁复,不仔细看就会很容易看错画的是啥,读大篆,基本就是靠连蒙带猜,有的人自己写的东西,放上几年再看,他自己都不认识。
到了汉朝,有了隶书,文字就规范了很多,虽然也是繁体字,但是跟‘画’这个玩意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最起码自己写的东西自己认不出来,这种事情已经不会发生了。
而且隶书也是和象形文字最近的一代,还是能看出不少象形文的影子,这一点上就很容易被原始人接受,她们甚至可以在字体上,找出与其相对应的东西,对于字义的理解会很容易。
现代的简体字就不同了,跟现实的事物已经没有了任何关系,你不可能在字形上找到字的意思,如果不是从小学习,就很难理解。
关于这一点,外国留学生最有体验,学习中国的简体字真的很难很难,但是让外国人学象形文字,甚至是近代的繁体字,他们都能学得很快,这就是表意字的优势。
汉字就是表意字,跟日韩还有欧美的表音字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两个星球的语言。尤其是英语,英语就是表音字,只有26个不同发音的字母,组成各种词汇和句子,跟汉字的复杂程度比,简直是最简单的文字。
表意字你甚至不需要知道它怎么读,就能从字形上看出这个字代表的意思,而日韩欧美的拼音文字,字母文字,你只能从字面上看出发音,但是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意思。
所以,如果有外星文明的话,那肯定也是使用汉字的概率偏大,汉字是从图画中演化而来的,也是地球上唯一一种观其形就能知其意的文字,说是宇宙通用文字也不为过。
罗冲教他们的就是隶书,不要求会写,但是要认识,现在以学习说话为主,写字的要求不高。
学习文字是小孩子必须完成的,而且功课量不大,也是以认字为主,学习的也是目前他们已经掌握的简单名词,都是一些常用字。
现在没有纸笔,连每人摆一个沙盘的地方都没有,想让他们练字也不现实。
罗冲也只能拿烧黑的碳棒写在山洞的岩壁上,让族人们跟着自己念,每天晚饭前检查一次功课,念不出来的晚饭减半,学的好的也有奖励,比如罗冲用食人树的根瘤糖浆做的糖炒栗子。
这就极大的刺激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毕竟谁跟食物有仇,她们可不想自己饿着肚子看别人吃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