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九章 朝堂议赏

但也只是有可能,并非是百分百确定。而且真的这样做了,那首功无疑就会是苏石的,这实在让大家有些不爽。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现实中,一个人比另一个强太多了,那他做出任何成功的事情来,只会得到他人的祝福。

反之,如果一个人比之另一个人只是强上一点,甚至还不如人家,而这个人竟然还成功了,那收到的就不是祝福,而只是妒忌。

像是什么走了狗·屎运、什么只是运气好之类的话就都要出现。骨子里就看不起,大家自然也就不想自已辛辛苦苦的努力去为他人做嫁衣。

就算是要做也是做给那些比自已强的,你苏石一个小小的通直郎算是什么东西?

这样的想法存在一些个有着小人之心的心里。还有一些人,考虑的就是大局了,就像是正在推行新政的范仲淹。

外界安宁的良好局势之下,新政的推行速度较之预计的还要快上许多,这是一众新政推行者们乐于见到的。

可若是现在向辽出兵的话,新政就不得不停下来,这是他们绝对不想看到的。

就算是明知道现在出兵伐辽是一个不错的时机,但在范仲淹等人看来,牺牲新政去做这些事情,还是有些不太值得。

各有各的心思之下,大家都没有说话。龙椅上的赵祯看到大殿中就这样安静了下来,心中不由有些叹气。

多好的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机会呀,可就是因为要推行新政而不得不耽误了。

也罢,只要新政完成了,大宋就会强大起来,那个时候在去收回燕云十六州也是可行的。

心中这样自我安慰着,赵祯就决定不在提起大军伐辽的事情。只是苏石有了这么大的功劳,不赏是绝对不行的,不然的话,下面的臣子们见有功而不赏,岂不是会怪罪自已这个官家太不尽人情了吗?

“众爱卿,苏天佑冒着生命危险为大宋立下了如此功劳,大家便议一议要如何的赏赐于他吧。”赵祯开口了,没有提出兵之事,只讲封赏,这让不少的臣子就松了一口气。

但同时他们也感觉到有些可惜,至于是什么原因可惜,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苏石去了辽境也有大半年的时间,功绩之大的确该赏。更何况现在的条件和环境如此恶劣之下,苏石能不能回到大宋还是未知,即如此,就更不能吝啬。

想到这个封赏很可能是给死人的,便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反而都在思考着要如何封赏才是最好。

人群之中,庞籍的眼珠子迅速转动着。他平时与苏石关系算是亲密,且他从中也得了不少的好处,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现在关系到苏石封赏的问题,他当然不能不发一言,不然的话,其它人看到岂不是会说自已无情无义吗?

反之,自已提出了给苏石厚封之事一旦传出,那其它人就会说自已够义气,就会给人产生出一种错觉,跟着庞大人有肉吃,这可是花上千金都买不来的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