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烽火乱世 第十八节 柳暗花明

为以防万一,怕窦李联军故意摆出不和的样子来迷惑自己,又叫来那两名特战队员,仔细的问明了情况,才放下心来。

忽想起李密的身份,他本身就是隋朝庭的官员,因直言不讳反对东征高句丽而获罪,被杨广贬到长治郡下壶关当县令,恰巧遇天下大乱,越想越气,愤而起兵,攻下长治,当起反贼来。

来到正在在看地图的李秀宁面前,拱手说道:“将军,看来我们又得重新出发了……”李秀宁怔了怔,茫然看向罗禹,不知他是什么意思。

罗禹笑道:“将军可否写封信给李密?”

李秀宁明白罗禹的用意了,但反间计用得不好,会被人家将计就计,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便问道:“你有几成把握?”

罗禹道:“就这要看将军的了……”

李秀宁何等聪慧,眼睛一转就明白罗禹的意思,笑道:“看来尉迟黑碳也能利用一下,也不枉我们放他一条生路。”

罗禹心中可怜了一下尉迟敬德,既然李秀宁已知自己意思,就不多说了,先去给特战队员安排任务要紧。

午时一刻,一支羽箭射入程知节在禹王镇的营地,巡逻军士立马过来查看,见箭上还绑着一封信,捡起一看,信封上没有写字,只在左下角处有一个小小的蜜蜂标记,忙拆开抽出信件,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心中疑惑,只得拿给程知节,由他定夺。

解州城外,一个小衣衫褴褛的小乞丐把一封信交给了守城门的军士,然后跟那军士要赏钱。

军士用两文钱打发了小乞丐,仔细看了一眼信封,上面写着尉迟将军亲启几个大字,他抬起头向四周看了一眼,没发现什么异常,城门处人本来就不多,大部分人都集中到南门去修新南城门了,尉迟将军好像在那监工。

程知节看了看手上的信封和白纸,心中也是不解,用鼻子闻了闻,发现纸张上有淡淡的清香,像是茉莉花香又好像不是,很难忘的香味。

他把军营设在禹王镇正南的空地上,五六万人搭起的帐篷都快超三里地了,能无声无息把箭射进他的中军大帐,这射箭之人本事不错,冒这么大险射进来一封空白信件,有点诡异,主上要自己小心点李密,难道这信件跟李密有关?

对了,蜜蜂?谁会在信封上画上一只小蜜蜂?李密?蜜蜂?有点太牵强了,用这个理由去质问李密,会被笑死的。

忽又想起在哪里看到过,某些秘法能让墨迹干透后隐去,想要复原得喷洒清水才成,想到这里,忙叫亲卫打来一碗水,用布打湿了慢慢的在纸上轻轻拍打,果然有字迹显现,或许是水太少了,看不真切。

于是,他把布团成团,让它吸饱水后再次轻轻拍打信纸,水过去,只有开头几个字能看清:李世叔,秀宁十里外顿首……再往下就看不清了。

程知节心中一动,叫亲卫打来一盆水,把整张纸放了进去,字迹才完全显现出来:闻听世叔遭遇不公,家父忿忿不平,你我两家同属八柱之后,现为何会刀戎相见?如若世叔能弃暗投明,秀宁愿助世叔一臂之力,明日辰时见分晓,再次顿首。后面署名为李家长女。

信中的字字体清秀,细小而匀称,显是女子所书,听闻这李秀宁文武双全,是难得一遇的将才,在这男子当道的世俗之中,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了。

程知节看完信,想捞起来拿去烘干,好留作证据指证李密,未曾想,手刚碰到水里的纸张,那纸竟像冰雪般溶解在水里,只一眨眼就只剩下三分之一了。

尉迟恭拿着信还有点不信,这个时候谁会写信给自己?难道是主上?想想又觉不可能,主上的信怎么会让小乞丐来送?看信封上的字迹应是出于女子之手,难道是李秀宁?她给我写信干什么?

脑中浮现李秀宁那张英气的脸庞和干脆利落的气质,觉得她不输于男子汉,那个叫罗禹的也说了,各为其主,不怪罪,难道现在她要挟恩望报?

不猜了,看了信就知道了,尉迟恭回到主帐,抽出信来,上面写着:将军,前日匆匆一别,甚为挂怀,秀宁身为女子,本应于家绣花养草,侍奉双亲,或嫁为人妇,相夫教子,奈何如今乱世当道,不得不奉诏讨贼,将军乃人杰,不愿我国民兄弟自相残杀,秀宁亦不愿与将军为敌,望将军三思。

没有署名,没有问候,只是把实情说了出来,尉迟恭心中长叹一口气,用火烧掉信件后就闭目沉思起来。

程知节看着只剩三分之一的信件,现在全部内容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了,想找个人证都没有,用这封有头无尾的密信去找李密质问,会引起他的反扑。他一万五千人马此刻正在前方五十里扎营,跟临汾军联手,虽然有把握消灭他们,但全歼谁也不敢保证能做到,逃出去一两个,就会泄漏这边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