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陈王世子

世代为官的家庭基本都能以孝廉身份出仕,曹操就是其中代表,还有宗室之人或一些世家门阀人可以直接被征辟为官。名声亦是如此,很多人精心营造名声,就能获得举孝廉的机会,或是跳开察举制直接征辟为官。

东汉末年“八厨、八俊”、月旦评等等的都是一些营造名声的夸夸群表现,后来大名鼎鼎的凤雏庞统也是其中的集大成者,逢人便夸!而且是超出别人能力的夸赞。

后来就有人发现了这一问题,问庞统:“你给人的评价往往都超过他自身的才能,为什么呢?”

庞统也是发挥了东汉诡辩风格:“天下正道渐弱,善人越来越少,恶人越来越多,我此举是在助长正道风气,宣传好的榜样,让大家改善自己,既达到了教育他人的目的,又能让有志向的人自己勉励自己”

懂话术的人就是不一样,明明互夸却变成了改变世界,助长正道的行为。

除了出身、名声以外长相也非常重要,君不见公孙瓒本也算个贵族,因为母亲地位卑贱的原因,只能当个书佐。

简单来说那时没打印机,都要配一个书佐用来抄写文件等。结果太守发现他长得俊美,直接把女儿嫁给他了,还帮他搞到了一个去卢植门下学习的机会。

后来又辗转到刘宽门下学习过,不过与刘靖并非同期,两人虽是师兄弟却并未见过面。

刘靖这些年可不是白过的,成功三要素基本都具备了,汉室出身无可挑剔,长相清隽俊逸远近闻名,拜师刘宽后得刘宽赞曰:“汉室之栋梁!”。后回陈国又跑去找了月旦评的许家两兄弟,与他们相处些许时日并增了不少钱财。

有刘宽评论在前,许家两兄弟又得了钱财,非常自然的加入了刘靖夸夸群,发表了一句:“汉室之栋梁、国家之柱石”。

名声营造到位了,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像样的事迹来证明自己与名声相符,只是徒有名声而已。黄巾起义无疑是喂到嘴里的蛋糕,要是不去啃上一口,那可就亏大了。

刘靖当即起身道:“父亲,我想去洛阳!”

“你这孩子,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刘宠声音不由得大了几个度。

“当然知道,看现在的情形,太平道举事迫在眉睫,这是天大的好机会啊!”刘靖说着,语调中夹杂着几分兴奋之感,“同时也是向陛下表明我们陈国的忠心啊。”

听了刘靖的话语后刘宠不禁思考起来,其实陈王刘宠一贯奉行低调之风,因为在173年时发生了一件危险的事情,当时刘宠正值青年,接任陈王没几年,又添了个儿子,有点飘飘然了。

与前国相搞起了祭祀鬼神这么一出,好死不死的被刘宏抓到了,彼时刘宏刚处理完渤海王一家上下没留活口,感叹宗室渐少,所以放过了陈王一脉,从那以后刘宠一直奉行低调。

可悲的是刘靖生母在这种动荡的气氛中郁郁而终,而后刘宠送刘靖至洛阳学艺也有一部分当人质使刘宏安心的意思在。

不要觉得东汉末年宗室之人好像特别多,大部分都是些沾不上边的人,像熟知的刘表、刘岱、刘繇、刘焉、刘备基本可以说是徒有宗室之名。

西汉到东汉中间夹杂了王莽的新朝,当时王莽几乎把所有的这些王都废了、剥夺了。到了光武帝创东汉后并没恢复西汉这些王的位置,同时西汉宗室之后也不能凭借宗室的身份出仕。

真正的宗室有刘虞、刘宠、渤海王此类,刘虞追溯到光武帝时期与现在的皇帝刘宏同宗,刘宠则更近一点于汉明帝时同宗,渤海王于汉章帝时同宗,可惜得罪了常侍,被诬陷致死。算起来刘宠还算是刘宏的叔父,刘靖则是刘宏的族弟。

你看刘备敢在刘宏在位期间上朝廷去大声嚷嚷汉室宗亲吗?别说刘备了,就人家族谱世系非常清晰的刘表都遇到了党锢之祸,在外头躲了好多年。

“其实世子前往洛阳也并非是件坏事。”短暂的思虑之后,骆俊开口了,“去了之后陛下会更放心陈国,若世子立下军功还可另谋发展,如今宦官乱政,陛下偏听,不如让世子早些出仕,结交名士,谋求发展,也好拨乱反正,还天下一个世道。”

刘宠本还听得点头,在听到“陛下偏听”后眼睛都瞪大了,急忙出声:“骆相慎言!妄议朝廷乃死罪!”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随即转过头对刘宠说道,“既如此,事不宜迟,明日便出发吧,宛马铁骑二十人你都带上!明日我与骆相也要商讨对策,就不送你了。”

刘靖突然有些错愕,这宛马铁骑都给自己了?这可是花了大代价搞回来的二十匹大宛马,选了最精锐的骑兵日夜操练了一整年才训练出来的精锐之师啊!感动之意涌上心头。

刘靖重重点头然后告退,准备收拾行装好在明日上路,毕竟时间不等人,去晚了可就没军功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