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把式们吃过酒,领了赏,告辞离去,其中一个老把式走之前,对青阳道:“大人去年做的那个东西的高粱秸不够结实,要老汉帮他加固,老汉加固好了,大人不在县衙,老汉就忘了送过来。今天我那老婆子提醒,我给带了过来,在外面牛车上放着。”
青阳记得这事,拍一下脑袋,道:“我和你去拿!辛苦老丈了。”
他随老把式出去,取下牛车上的一口大藤篮,双手抱着抵在身前,把脸都遮住了,小心翼翼地往回走。
谢蝉过来和文宇商量事情,从里面走出来,被看不清路的他撞了一下,停下脚步,问:“你拿着什么呢?”
青阳放下藤篮,两眼亮晶晶的,笑道:“正好九娘你在这里,这是给你的!公子一开始准备过灯节的时候送给你的,后来发现那个高粱秸不结实,让老把式拿去修了……”
“什么东西?”
谢蝉漫不经心地问。
青阳打开藤篮。
谢蝉看过去,目光蓦地凝住了。
“是一盏灯,公子亲手做的!”
青阳抓起一根打磨得很光滑的竹杆,提起一盏黄色的灯笼,递给谢蝉,“公子年前跟着老把式学了些手艺活儿,他一回房就打开图纸,拿着高粱秸秆做这个,要不是京师那边来信催他进京,灯节的时候能做好的,可惜没赶上。”
谢蝉神情呆呆的,一语不发,双眸一点一点睁大,直直地看着那盏灯,整个人僵住了,眼眶火烧一般发烫,泪意盈满。
青阳头一次看到她这么失态,吓一跳,“九娘,你怎么了?”
谢蝉接过灯笼,指节颤抖,掉头快步走进屋中。
青阳满头雾水,慌忙跟在后面。
谢蝉扑到书架前翻找,从匣子里翻出一支蜡烛,切成小段,放进灯笼里,把灯笼挂在架子上,点燃蜡烛。
烛火燃烧,热气往上涌,灯笼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不一会儿,灯笼内的剪纸开始随着木轴转动,灯影映在灯罩上,再经烛火映照,那斑斓绚丽的光点宛如盛夏的夜空倾倒,又如漫天的流萤,整间屋子繁星点点,处处辉光。
青阳瞪大了眼睛,他们站在灯前,身上也落满旋转的灯影,就好像置身在夏夜的田野间,茫茫寂夜,萤虫漂浮,微光耀耀,随手一捞就是一点荧光。
“真好看!”青阳赞道,“九娘,你怎么知道这灯笼要这么看?公子告诉你的?”
谢蝉望着灯笼,旋转的星光落进她眸中。
果然如此。
去年,谢嘉琅总是对她避而不见。他天天和老把式们一起探讨改进水车的事,回到院子里也是直接钻入房中,不知道在鼓捣什么,她有时候站在书房门口往里张望,看到他在做什么木工。
他给她做了一盏灯。
这盏灯,和她记忆深处中的一盏灯几乎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