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树路边花脚下的青石板呀,你们可曾听见:执子之手,我愿与他偕老……
亲事
太平在康擎王妃的书房里等着康擎王妃回府,再生也过了有近十八年了,这种自己要做什么事的心情却仿佛还是第一次,让她有点雀跃,也有点迷惑,哑然失笑起来。
卫寒奾进来,看到的正是太平这么一副做梦般的神情,等了一会儿还不见她回神,无奈轻轻咳嗽了两声,太平方才抬眼,见是母亲,笑笑站起来行礼,卫寒奾让她重新坐下,回头吩咐几声让其他人都退得远了,才坐下来看着太平问道:“今日又进宫了?”
太平点头,一阵苦笑。
“太后怎么说?”
提到那个太后太平头就大:“没说什么,还那样,夸得我天上无地下仅有,赏了一堆东西。”
“你怎么打算?”
说到这个太平正经起来,眨了眨眼睛,突然感觉到有点不好意思,这简直不可思议:“母亲,明日去给我提亲吧。”
“路校尉家?”卫寒奾并没有丝毫意外的神色。
她还不好意思呢,敢情她这点什么八卦早街头巷尾传得无人不知了,太平寒了一下,那点子难为情也一股脑丢到爪哇国去了,索性干脆的点头承认:“没错。”
“正君?”
“当然。”
卫寒奾双手十指交叉:“你已经决定了?”
太平点头:“嗯!”
“那好,我让人明日去。”
“孩儿谢过母亲。”太平起身端正的行了个正立。
卫寒奾摆摆手,转头看着墙上一副岁寒三友的图,淡淡道:“知会过你父亲没有,他怎么说?”
“告诉过父亲了,父亲派人送信来说,孩儿自己作主就是。”
“嗯。”卫寒奾点头,看着太平告退出门,突然想起什么,叫道:“太平!”
“嗯?”太平回头,疑惑的看着母亲。
卫寒奾沉默了一会儿:“没事,当心点。”
“哦,知道了。”太平点头,微微一笑。
书房里,卫寒奾一个人静静对着墙上那幅岁寒三友图,其实她的视线只停留在图中左侧边的那片竹影上,孤高静雅,宁碎不污,却也挺风熬霜,百折不饶,这般风华傲骨,就如同那个人一般,她知道,他到今日定是没有再怨恨她,可这也说明他心中已再没有半分牵挂于她,她心虽痛楚却也宽慰。
她们这种家族的孩子,生而尊荣,享受了多大的富贵就要背负起多大的责任,这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她伤痛着却不曾后悔过,至少,他尚活着,如今过得很好,不是吗……
君霐,君霐,你忘却怨我,好好生活,伴你的清风翠竹,无忧无虑,我不忘却你,牵挂痛楚,红尘打滚一身负累,就此一生,可好?
太平回兰芷园里找到少安,轻声吩咐道:“少安,让杨姑姑找两个人去跟着子归。”
少安笑笑,也轻声道:“还用小姐交代,少爷早传过这话了。”
太平哑然,她是不是过得太安逸了?虽说活的年头够长,看的事情也够多,但两世父母都对她呵护备至,她素来自认为人坦荡荡知足常乐无欲则刚,顶多玩点无伤大雅的小玩笑,这阴谋算计之类的,她还真没在上面费过心思。
这样活着,可以吗?
太平摇头轻淡淡的微笑,我知足,你们也知足,可好?
古代婚俗依从“六礼”,大户人家更是繁赘琐碎,在太平看来只要上门提亲,那边点头,两边凑合在一起把事一办,一切就ok了,其实远不是那么简单,一套套规矩行下来,即使一切顺利,到商定日子的时候都起码要小两月,何况太平这事还不是那么顺利。
路子归的母亲是个迂腐的老好人,守着微薄的祖产,矜持着世家的身份,不肯参加科考也找不到人给自己举荐,一生无有所事。元配的正夫是个贤惠能干之人,可惜去世得早,只留下两个儿子,纳了元配的陪嫁僮儿当侍郎,也只生得一个儿子,后续娶的夫郎是个平常人家的男子,老实巴交的普通郎人,生得一女一子,都尚年幼。全家唯出路子归这么一个异类,退婚考武举去边关抛头露面为官,她每每想来就叹息,幼时怜他年少失父,所习武艺也是父家家传,对他颇为放纵,长大后他性子冷淡坚强,管教幼弟持家待人里里外外自有主见,她再无力管束,况且家中也确实需要这么一个人来支撑,她只叹自己无能,无法多说什么。
路子归的婚事是全家人的心事,外人不知,自己对自己的孩子却是懂得好的,初时尚想着能将就便将就些,后再见那些人,的确委屈了孩子,吃这么多苦的儿子,怎么舍得就这么凑合的嫁出去?路子归的婚事就这么一年年的拖了下来,总盼着哪天有人能真正懂得她家子归的好,以诚相待,哪怕委屈些平常百姓人家也是可以的,但眼前这样的状况,路敏绝对从来没敢奢望过!
此刻,路家全家人正对着康擎王府冗长的礼单与谦和的媒人目瞪口呆,康擎王府送礼的人流水样的出入,她们只傻愣愣的看着,对刚接收到的信息完全没有办法消化。
康擎王府?
世女?
君家的太平小姐?
正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