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民间的改革

所以,得到她这样的回答,长孙皇后顿时一脸尴尬,但却并没有死心,他早已从密卫传递到长安的消息中得知,孙小妹是个天才少女,在算学一道上,超越孙享福很多,甚至可以与李淳风比肩,在农学一道上,她也是堪称农门新一代弟子中的翘楚,这样的儿媳妇,她自然不容许溜到别家去了,道,“看来,稍后本宫还要与陛下亲自去找正明谈一谈了。”

虞秀儿自然不敢跟长孙皇后说,孙享福一早就做好抗旨的准备了,反正他也不是第一次干这事,只是小心翼翼劝道,“既然已经知道了女子年满十八之后才是最佳的成婚年龄,那么他们的事,成与不成,都还为时尚早,娘娘何必急于一时呢!”

长孙皇后一想也是,不过既然说起了成婚年龄的事情,她再度询问道,“这九垸县,当真没有因为推迟了婚育年龄,而影响人口增长?民间对于官府这样的规定,就没有任何怨言?”

虞秀儿见长孙皇后没有继续关注此事,顿时笑着答道,“这是自然,先前不是说了么,咱们九垸县,光是前三个月,就有四千多婴儿出生,是大唐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县,这其实也是得益于婚育年龄推迟,难产胎死腹中的情况大幅减少。

其实这些事情,只要给百姓解释清楚了,让他们知道官府是在为他们好,他们自然就理解支持了,夫君下一步还想破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陋习,让所有的年轻男女,都能自由的选择自己心爱的人成婚,只是,目前还有难度,不过,百姓们已经逐渐开始理解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陋习?这怎么可能?”

这次,不光是长孙皇后发出了惊讶声,连韦妃,燕妃,杨妃等女,也惊呼捂嘴,大唐虽然胡风较盛,风气比较开放,但儿女的婚姻事,大多还是父母做主。

毕竟,以孝治国,是汉家传统,李唐的主要意识形态,还是汉家文化,而民间的普遍意识形态就是,儿女的一切,都是父母的,父母有权力帮儿女做一切主,子女不能言父母的过失,不服从父母的命令,就是不孝。

孙享福此前就对于此事发表了自己的不同意见,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够作为子女的表率,酒鬼,烂赌,好吃懒做,声色犬马之徒,在任何时代都很多,他们在乎的并非就是子女的幸福,而可能是他们自己的享乐。

不过,目前来说,这种主流思想在民间太过根深蒂固,即便是孙享福现在的名望再高,也不敢轻易触碰,推动的过急,可能会出大的社会问题。

所以,他只能在九垸县这样百姓绝对信仰他的地方,用一些委婉的方式,对大家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去年秋天他们刚到九垸县的时候,上游便有一对相爱的年轻人,因为父母反对,不能成婚,被逼跳了河,尸体漂到了九垸河摊边,被巡丁们打捞了上来。

经过一番调查之后,孙享福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特意将这个故事,套在了后世一个类似的故事改编成的小曲上,在九垸县广为传唱。

这样的小曲,很能引起这个时代的人们的一些反思,所以,虞秀儿打算给长孙皇后他们也唱一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