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房谋

房玄龄听到孙享福的嗓音,只有股辛酸的感觉,因为沙哑的太彻底了,让他继续讲话的话,怕是要废掉。

孙享福也知道自己的嗓门要休息,便将今早起床之后,画出来的构想图推给房玄龄,所有他对战争上的构想,其实只要看图,就一目了然了。

房玄龄接过桌上的图纸,一看之下,顿时眯起了眼睛。

整列的长柄板车严密列阵,板车上放满柴草,分三个方向,将突厥骑兵逼到长安城脚下,推车的人全身铁甲,他们身后,不远处,全部都是手持长枪,重盾的工人,这些工人紧密列阵之后,那些长枪,重盾竖立起来,就像刺猬一样。

看到这个最前端的阵型,房玄龄就脑补到了很多画面,以这样的阵型对敌,除非吐蕃骑兵等柴草车上的火焰燃尽,否则,他们连冲阵都没也办法冲,熊熊大火,本身就会烧的一丈多高,长柄板车也有一丈多长,这就是一道战马无法跨越的火墙。

在火墙之后,就是长枪重盾的刺猬阵型了,有这样的两道防线在,不管它是什么兵种,想要跨越,都需要不计死伤。

而在这两道阵线之后,便是手持连弩,长弓的工人了,最不济普通民工,他们虽然配有可能用不上的短兵器,但是,主要用于作战的,却是石头,后排会源源不断的将石头传到他们手中,他们只需要甩开膀子,往战场上面扔就行。

看完了所有的排布安排,房玄龄反倒是觉得,二十几万吐蕃军,似乎也算不得什么。

然之后,他看到了图纸下面列出的问题。

第一条就是,板车还不够,车阵无法形成,想要从三个方向,将吐蕃人围死在长安城下,至少需要数以万计的板车排列开来,毕竟,一辆板车,才一米多宽,二十几万吐蕃骑兵,四五十万匹战马,所占的范围,至少也是长宽几里,一个方向,差不多就要七八千,甚至过万辆板车,而渭南这边的板车,就算把各个工坊用于工作的全部算上,也只有一万多辆左右,缺口还有一半。

第二条就是铁甲不够,上万辆板车,一车两人推,也需要五六万人,渭南的铁甲,只够给这些推车的人用的,而为了防止吐蕃人的弓箭抛射,前排重盾长枪兵,最好也要配铁甲,在严密阵型下,缺口可就大了。

第三条是人手不够,想要用这么严密的阵型,将二十多万吐蕃骑兵包围,除了长安城墙段,其它三面,每一面至少要有七八里的严密阵型推进,孙享福试排了一下,一里地,差不多就要一万多人,也就是说,光是一面,就要七八十万人,三面,得要两百多万人,渭南,就算加上女工,也才一百三十万人左右,缺口,同样差了近一半,外加城墙上还要一定数量的人手,这可是个大难题。

最后一点,就是如何让吐蕃骑兵,尽聚于长安城下,若是他们四散攻击城门,那么,这样的人海战术,最多能围杀一面城墙的敌人,而这么大量的人数暴露在战场,随后死伤的人数,恐怕会非常巨大。

想法虽然好,但真正想要实现,却是难上加难,房玄龄望着孙享福提出来的这几个难点,愣了很久,然而,从他的眼神中,孙享福看到的是思考,也就是说,房玄龄认为,这些条件,其实是有可能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