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母本来看元景心情淡淡的,结果一听他这么说,对借宿给这道士再没什么排斥感了,何况对方年纪还小,对她这样的寡居在家的妇人没什么影响,因而欢喜道:“托小道长吉言,小道长快请进。”
第254章
元景就借了一个房间过宿一晚,吃食自备,跟史母要了点烧开的水,放凉后就着水将烧饼吃了,晚饭就这么对付过去了,反正到他这境界,山珍海味也能吃,粗茶淡饭也能过。
等他吃完后外面有了动静,元景推门出去一看,原来是白日在县城里见过的那位史秀才回来了。
史母高兴地给儿子开门,儿子身上有淡淡的酒味,这很正常,考上了秀才跟同窗之间免不了有应酬往来,并跟儿子介绍道:“这位是元景小道长,路过我们村子借宿一晚。”
元景客气道:“史秀才,今晚叨扰了。”
史池露出笑脸:“哪里哪里,出门在外,总有不方便的时候,可需要些什么,尽管跟我开口。”
元景笑道:“已经够了,我不打扰二位说话了。”
元景转身关门准备休息了,刚刚用天眼再次看了下史池的面相,更加确定自己的判断。
外面,史母高兴地跟儿子说:“这位小道长一见到我就说我家有喜事,可看得真准。”
史池却不信这些神神叨叨的,说:“我考上秀才的事早已经传扬开了,如果他在我成绩出来之前这么说,我还能信他真有本事,好了娘,不说这个了,我要洗漱一下。”
“好,好,不说了,我给你烧了水,晚饭也做好了,就等你回来呢。”
史秀才的话传进元景耳中,他笑了笑,别人不相信也正常,可这史秀才么,叫他不知说什么好了,不过也许他这脸皮太嫩了,如果师父过来就不会这样不当一回事了吧。
元景盘坐在床上打坐到半夜,突然睁开了眼,有妖气!
一股妖气由远及近落在这农家院子里,白天元景见到史秀才身上有妖气时,就想到在某个世界看过的聊斋志异,里面最典型的故事可不就是说狐狸精或是艳鬼半夜与书生幽会么,之前三年都没见识过,这回刚独自出来历炼就叫他碰上了,所以很是兴致勃勃地前来围观了。
这个世界讲究人妖殊途人鬼殊途,并非毫无道理的,因为刚化形的妖道行还浅,当妖与人发生关系时,妖会吸取人身上的生气,时间长了,就会导致人缠绵病榻,寿命缩短,只有妖道行达到一定程度能控制住自己这种本能时,人与妖的结合才不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
妖可能真的对人有感情,所以不惜以身相许,但更可能是另一种情况,吸取人身上的生机与阳气,会让妖的修行加快,所以有些妖控制不住这种诱惑,走上了所谓的捷径,可这种捷径让妖的修行之路走不长,最后一身道行毁于天劫之下。
对于元景他们这一道门来说,只要沾上人命的妖与鬼,都是他们要除去的对象,因为鬼与妖沾上人命后,就很难回头了。
发现外面那股妖气进了史池的房间后,元景悄悄打开门熘了出来,身上拍了隐匿气息的符录,来到史池的窗下,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妖大半夜的来勾搭秀才公。
对史洪来说,点了油灯看书到半夜,就期盼起丽人前来与他夜半幽会,果然,刚放下书,轻轻的敲门声就响起来,史洪连忙过去开门将丽人迎进来,又将门关上,这个时间点他娘早就睡着了,不用担心他娘发现。
等关上门,史洪转身就将美人的双手抓在手里,眼里带着喜悦的深情说:“丽娘,你是不是知道我考中秀才了,所以特地赶来祝贺我的。”
名叫丽娘的美人娇笑一声,拉着史洪来到灯下:“公子莫急,丽娘本就知道公子会高中秀才,将来还会成为举人与进士,公子本就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只是丽娘怕是配不上公子了。”
“丽娘,好丽娘,我绝不会辜负丽娘对我的一片心意的,没有丽娘来伴我读书,我也无法考中秀才。丽娘,几日未见,我想煞丽娘了,丽娘今晚就从了我吧,等明天我就让我娘去丽娘家提亲。”
“公子,丽娘怕玷污了公子。”
“好丽娘,你我乃是两情相悦,情到深处自然水到渠成,丽娘,我史池绝不会辜负丽娘。”
“公子~”丽娘的声音越发婉转缠绵。
元景摸摸胳膊上浮起的鸡皮疙瘩,里面的什么丽娘,分明是一只黄鼠狼精,这史池也是个色胚,真以为半夜红袖添香是件美事?搞不好小命就要送掉,从这黄鼠狼精的气来看,干这种事可不是第一次了。
元景有心想叫这史秀才吃个苦头,这种半夜上门幽会的女人摆明了就不是好人家的闺女,史秀才不过也是色迷心窍,他想了想,这事还是让史池的娘来阻止吧。
史池不清楚,元景却看得分明的,这黄鼠狼精一来,就先让史母陷入沉睡,确保不会中途醒过来,史池还真当他和这黄鼠狼精怎么闹也闹不醒他娘的,却不知是身边的美人下的手。
元景伸手弹了弹,一道金光飞入史母的房间中,史母捂住脑门,瞬间清醒过来。
“莫非天亮了?不知池儿可睡得好。”史母一片慈母心,披上衣服打开门出来看儿子那房里的情形,看到油灯还亮着,不禁心疼,儿子太用功了,希望这回能替儿子说门好亲事,好减轻儿子的负担。
可走近几步,就听到那房间里传出来的调笑声,史母听得一哆嗦,身上披的衣服差点抖落下来,快跑了几步再凑近了听,果然听到儿子和一个女子的声音,史母大急,勐地拍儿子的房门。
“池儿,你在干什么?”史母可是听旁人说起来什么艳鬼勾引书生的事,看天色,分明是深更半夜,儿子房里居然有女人声,这女人肯定不是什么良家闺女,“快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