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馆子热闹得很,都是酒肉之徒, 沈陵闻到旁桌的菜, 很是诱人,这小馆子藏在小箱子里,也不知道曾跃这个大少爷怎么找到这儿的。
曾跃似是看出了他的疑惑, 道:“我像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就爱钻这种三教九流聚集的地方,真正做的好吃的地方,也就是这种小馆子。”
看来是个老饕了!
曾跃很擅长活跃氛围,沈陵觉得他情商很高,在中枢院就是八面玲珑的人物,走到哪里都是人群的中心,和他善于交谈脱不开关系,家世又好,也难怪大人们都喜欢他。
菜上来了之后,两人一边吃一边交谈。
“你这书还打算出几本?”
“策论应该是两本到三本,我对墨义策论稍有钻研,其他的便不行了,墨义应该是多一些的。”
曾跃发现和沈陵聊熟了以后,这个人还是很有意思的,有些风趣,平时在中枢院接触不多,又低调,也是在这本书才让他发现还有这样的人物。
聊到后面这本书倒不是重点,重点是曾跃还挺想结交一下沈陵这个人的。原本曾跃对沈陵的印象还挺模糊的,觉得他这人没意思。但如今他却觉得沈陵还是很值得结交的,这样的出身却能二十岁就中进士,最可贵的还是品格过人。
曾跃道:“这书,我可以先不收刻板费,等出来后,刻板费应该是能很快就回来的……”
为了结交朋友,曾跃对于这点钱还是很舍得的。
沈陵听完他说的利益分配,这明显是让利给他,但天下哪里有白吃的午饭,在商言商,沈陵道:“这样曾兄你就亏了,我过意不去,不如我们这样,直接就按分成算,以后你卖出一本书,你多少成我多少成。”
这样的图书销售模式是少见的,如今书肆除了售卖经典的图书外,只有话本是他们直接买断的,如果文人印书发行,他们自负盈亏。
沈陵提出的这个模式,完全是把书肆以及作者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也就是说作者会为了销量,尽可能写好这本书,书肆也会更加卖力地宣传。
曾跃显然也看出了这一点,对这个方法陷入沉思,这书在他看来肯定是能赚钱的,可能比原本从作者那儿拿到了刻板费还要多一些。
“这个法子倒是少见,不过,这样子倒是我赚了。”
沈陵笑着说:“不,是我们双赢。”
曾跃举起酒杯,一同笑:“对,双赢!”
曾跃谈这个合作又不是真为了钱,这分成也很好说话,按着四六分,沈陵四,书肆六,书肆得承担刻板费,也是承担一定风险的,还要负责售卖,沈陵也不愿占便宜。
交给曾跃的书肆后,沈陵就轻松多了,只要考虑继续写书的事情,书肆也第一时间开始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