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妞有了身孕真是让人松了口气,沈陵赶紧让方氏回去看看三妞,他马上要放消暑假了,估计得等消暑假的时候才能回去。
很快沈陵也收到了文先生的回信,文先生耐心给他解答之后,就说了他那边西红柿的状况,沈陵振奋了一下,他契而不舍地又给先生写信,先生先前来他家中看过他画的孝子机的原理图,先生说西红柿不耐热但又喜光,沈陵就想到了遮光布,他和先生说了一下设想。
就这样,他们一来一回中,除了交流学业,还会聊各个方面,沈陵也很积极,这可是相当于免费的金牌教师,尤其文先生每回给他的角度都很独特。
消暑假前,府学的半学考忽然间对他来说好似不是难事了,不光是府学的同窗们对他的突飞猛进感到惊奇,沈陵自己都惊了,这一回他的策论做得尤其好。
用夫子的话说:泛泛空谈不得策论。策论更考察一个人的眼界,对实事是否了解。
沈陵想到了文先生,文先生带他四处走的时候,他听到的看到的见到的,还有文先生会给他做一番讲解,都将是他策论的素材,这是你看多少本书都得不到的东西。难怪都说年少写不好策论,因为根本没有那么点阅历去支撑。
夜里沈陵坐案桌前深思,面前摊着这些日子和文先生的书信,建康府和扬州府很近,尤其文先生所在的仪征县,顺着长江而下,两日不到就可以到了,书信大概需要四五日,但在古代已经是非常快了。
这些日子就有四封书信了,文先生的字迹是有些飘逸且带着些不羁,一如他的为人。
沈陵在心中早将他当成自己的老师了,他认识文先生不过两个多月,学到的比他在府学两年还多。在文先生这儿,沈陵是真的感受到乐趣所在的,原来读书还可以是这样的。
对于张秀才,沈陵更多的是敬重,对文先生,他更为喜爱,可能是志趣相投,他很容易就能理解文先生的想法,并且非常认同。
文先生对农工之事都很了解,沈陵也很喜爱他务实的性格,说实话,可能除了文先生,他很难再碰到这样合他心意的老师了。
好老师难求,既然山不过来,他可以自己过去啊!
沈陵思及此,就坚定了自己的心,一定要去!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他就厚着脸皮跟着先生。
府学放消暑假,沈陵回建业县,和沈全说了他要去扬州府求学的事情,方氏很是不舍,觉得府学已经够远了,而且府学这么多老师,难不成还不行吗,非得跑杨州府去。
沈全虽然也不舍,但沈陵和他说了利弊,沈全支持道:“孩子是去求学的,这是正经事儿,人家那是大儒,还给咱们铁娃送了这么多书。”
沈陵在家修养了几日,便收拾收拾包袱,跟随商队去扬州府了,仪征县就在长江边上,走水路非常方便,顺流而下。
沈陵根据文先生给的地址,找到了仪征县下面的青山镇,在镇上,他报上文先生的名号就有人知道了,给他指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