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题目刁钻,若他们做的有一点不好,王大人都会骂他们,惩罚手段也很简单,抄书,涉及到的书回去抄,断断两天,沈陵就欠下了五本书的“债务”,夜里两个挑着灯抄书。
王大人的策论写得很好,源于他对政策的敏锐,他道:“写策论题,你得把自己置身于官员的位置,从官员的角度去看问题,其次,对官府的公文时刻都要注意,这是时局的动向,你们一定要清楚时局是什么样的。最后就是阅历,如若你们这个年起去考进士,我劝你们放弃,为什么三四十岁更容易中进士,这个年纪的人有了人生阅历,很容易考取……”
沈陵更坚定了自己以后要出去游学的心,人生阅历一是源于年龄,二源于经历,他能十二岁中秀才,有他是穿越者的原因,他知道要早点努力,成人的思想也赋予他不同孩童的自制力。
王大人教他们,他的几个孩子也会在一旁,都很怕他,王大人对待学业太严格了,沈陵一心求学,自然能承受,年纪小一点的孩子都能被骂哭。
有一日王大人的嫡子还一脸惋惜地看着他:“听说你是自己主动找我爹指点的,哎,你怎么这么想不开。”
沈陵微囧,这熊孩子,这是埋汰他爹还是埋汰他呀!
这样忙碌的学习,时间也太快了,眼睛一眨,这十几天就过去了,沈陵遗憾地想王大人怎么就不在建康府,但能有这样的经历沈陵也很满足了。
就短短十几天,沈陵能感觉到自己作诗的能力提升了不少,策论更是思路清晰水到渠成,可能是诗集文赋看多了,再加上为了完成王大人布置的功课,看的书也多,王大人还会提供相应的书,间接地他也看了不少市面上买不到的书。
这么算算,他可是赚了的!
第053章
这些日子王缯倒是对这小子有些另眼相看了, 他自家的孩子都怕他的紧,哪个不似老鼠见了猫,沈陵却是越挫越勇, 每天都是兴冲冲地来,身上那股坚韧的劲儿王缯都为之动容。
看看自己家的孩子,王缯忽然间有些明白了自家的孩子缺什么,缺少对学识的渴求,这股渴求让沈陵百折不挠,他的嫡长子嫡次子在京城读书,功课都是优异的, 但王缯一直觉得他们似乎还差点火候。
自己的儿子自小不缺书读不缺人教,不懂事的时候是人逼着去读书,告诉他们只有读书一条出路, 他们不用担心有没有书读, 只担心功课好不好。沈陵不一样, 王缯自然了解过沈陵的家世,他读书完全靠自己, 家中不会有人逼他去读书, 这种从下面爬上来所经受的磨砺, 将是在打磨一块玉石。
野鹰总是比家鹰更能经受风雨。
这也是为什么一代创下的家业,二代只能守, 三代就得败,王缯长于乱世,时局混乱, 朝廷这样了根本不可能开科取士,王缯相信战乱平息后就是他的机会,果不其然,时局大定后,朝廷缺人才,他一路顺畅地从秀才考到进士。
到他的儿子,天下太平,吃穿不愁,家中安排好了一切,只需安安心心读书,王缯叹了口气,有好处也有坏处。
思绪又回到沈陵身上,若非他自己孩子都教不过来,王缯真起了收徒之意,就冲这般心性和毅力,必定能有所作为。
“大人,文先生来了。”门外小厮的呼唤让王缯回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