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时突袭是否过于冒险,何不在王廷虚晃一下,其必然召唤各路鲜卑勤王。我军正好回头跟后面的步卒汇合,得到补给再从背后偷袭西南方向的拓跋部。”
曹操对于骑兵迂回很有想法,但他觉得王廷战力必然不低,贸然发起攻击,恐被缠住,现在补给不足,胜算不大,不如声东击西,偷袭拓跋鲜卑。
刘襄沉吟片刻,认为这个计策的成功率很高,但收益不大,而且会加大时间跨度,增加粮草消耗。
想打阴山以北的拓跋部,用不着迂回两千多里这么麻烦。
“这几年,派往鲜卑王廷的探子不少,魁头的兵力并不多,比其他几个大部落尚有不足,只是各部互相不服气,才把他推上了鲜卑单于的座位,勉强保持鲜卑的统一。
所以,朕才决定突袭王廷,斩杀魁头,让鲜卑各部没有联系的纽带,只能各自为战。”
“陛下英明。”曹操不再提出异议,他心里清楚,这次北伐,他就是被带在身边,防止宫中生变的人质。
能混点军功,得到远征漠北的名声就不错了,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打。而他也没自负到,认为自己的军略超越陛下。
其他几个参与军议之人,也没什么异议,虽然粮草只够十来天的,但还有五千多头牛可以杀了吃肉,足够吃一个月的了。
一个月时间,攻破鲜卑王廷,没人会认为做不到。
计议一定,大军于第二天凌晨向西北行进,由曹操带着辎重压后。
刘襄亲领两万四千骑兵在前,抛下辎重之后,轻骑突进,每日行军一百五六十里,于第三天的下午赶到了姑衍山南麓,距离鲜卑王廷不足五十里。
“停止前进,原地修整。”
他不准备再向前了。
汉军两万多骑卒,五万多的马群,根本没有隐蔽的可能,跑起来的动静跟闷雷轰鸣一样,掀起来的尘土像席卷而来的沙尘暴。
这种声势吓人得很,想偷袭是纯扯淡。
长途跋涉之后,再急赶五十里路,夜袭已经有准备的敌人,那是在找死。
而距离敌人五十里歇马,也是防备对面偷袭。
带着大队兵马而来,就是要在王廷孤立无援的时候,正面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