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安知此非缓兵之计

“此时令其南征,不异于放虎归山,需待我军占领交趾郡,完全掌控交州产粮之地,方能使其领兵。”

关羽的顾虑不无道理,想打林邑国,大军需走交趾郡,过九真郡,在日南郡南下,而交趾郡是士燮的老巢,人口和粮食产量在交州的比重很大。

要是让士家四兄弟缓过这口气来,据守交趾等地,他们仍然有一战之力,这种情况不能不防。

交州的农耕技术很落后,拥有大片粮田的地方只有三处,一是南越国旧都番禺,二是依靠南海航线崛起的广信,三是士燮发展起来的交趾。

三地聚集了交州将近八成的人口。

这三处地方一占,所有的稻米种植区和大半的芋头出产地,就到手了。

只有把粮食握在手中,士燮才能听话。

交州的主粮不像中原等地,有那么多的种类,唯稻米、芋头而已,或许还能算上芭蕉。

虽然这里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水稻,但本地人吃的最多的还是芋头,因为芋头的产量比水稻高三倍。

像现代那样亩产三四吨,肯定是做不到的,但汉代之时,亩产五六百斤的芋田并不罕见,年景好的时候,也出过亩产千斤的奇事。

只可惜芋头喜热喜水不耐旱,不利于推广,只在交州和荆南的一部分地区才能种植,无法像土豆和地瓜一样救济天下穷苦百姓,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至于那些生活在丛林地带的土人部落,基本上不怎么会种田,他们不以农耕为生,也算不上游牧和渔猎民族,而是以采集野生芋头和芭蕉作为主粮,配合野果野菜,以及抓鱼、打猎为生,这些人的食物来源不好控制。

但能利用食盐和布匹加以影响。

士燮就是这么干的。

他宽待土人,从不坑害他们,因此得到了大部分南越人的爱戴。

这些事情,来交州好几年的吴巨非常清楚,关羽、荀谌等人听他讲解,对本地的情况了解得还算不错。

所以,纳降的时候很顺利,交州九万余人缴械,上百头战象成了汉军的战利品,士燮兄弟也安全的跟他们的族人相聚。

捷报传往长安的同时,关羽留徐晃所部驻守广信、番禺,并看押俘虏,前军与水军西进,分兵占据交趾、郁林等郡,

待到乐进所部呼哧带喘的赶到番禺县之时,交州七郡皆平,悔得他捶胸顿足。这次南征,他就只打下了龙川一县之地,大大的不甘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