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皇权下乡

非不愿,实不能也。

谁是明主,还用说吗?他也不想跟着江南的那几个歪瓜裂枣厮混,可没有办法啊。

拿起长勺,舀了些混浊的酒水给周瑜斟满,举起酒杯,朗声说道:「公瑾,抛却烦恼,且谋一醉!」

周瑜双手举杯,随声应和:「好,千般忧愁,万种思绪,不如一醉!」

「饮胜!」

「饮胜!」

农历四月,夏季来临,江南的日光变得炽烈,阳气升腾,气候闷热,新绿已退,墨绿侵染大地,树木垂枝,野草低头,艰难的抵抗着烈日的烘烤。

两人在萎靡的大树之下,杂乱的蝉鸣声中,酩酊大醉。

江南燥热,关中却是气候宜人。

「昨夜新下了雨,地面湿滑泥泞,陛下当心。」范贤一边引路一边提醒。

户部的典农佐使在蜀郡发现了一种耐旱的木稷,当地人叫蜀黍,其实就是高粱的一种。

范贤在长安城外,挑了一处不宜灌溉的台塬试种,结果长势还可以,刘襄特别高兴,所以要亲自过来看一看。

若真的能在干旱的台塬、丘陵种植成功,那就牛逼了,至少能多出十几万顷田地,多养几百万口百姓,不宜灌溉的荒地太多了,他不可能在所有的地方都修

建灌溉渠,地形不允许,技术达不到。

而且高粱的产量并不低,茎杆还能制糖、喂牲畜,原本就是汉人的主粮之一,不存在推广的难度。

一行人怀着激动的心情,不顾脚下的泥泞,爬上了几十米高的台塬。

这里开了十几亩的荒地,田里的高粱已经长到了膝盖以上,就是有些稀疏,看样子是因为灌溉不及时,发芽率比较低,但田垄里没有多少杂草,负责种植的农人没有偷懒。

刘襄猜测,是故意不用人工浇灌,想看看单靠雨水能有多少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