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我不答应

贾诩的志向,他不清楚,就算看到过史书上面关于贾诩的记载,他也没弄明白。

这人的心思太深了。

说贾诩志向远大吧,他在董卓麾下耽误时间,不显山不露水,没有表现能力的意思,后来又在凉州系军阀之间流连。

董卓死后的凉州系军阀,哪有一个能成事的?以他的智慧,不可能看不出来。

说他随波逐流吧,他又主动投了曹操,还混到了高位,最后曹魏灭吴的战略,就是他提出来的。

说他顾念家人吧,家人没少随他流浪,乱世前期的荆州,后期的冀州,只要表现一下能力,家人便可安安稳稳的度日。

他偏不,非得报着凉州系不放,直到凉州系的势力快要死绝了,才投奔了曹操。

这个贾文和,要怎么才能抓住他呢?

凉州,真的是他的命根子吗?

刘襄心中思绪翻涌。

贾诩装作听不出他话中的深意,顶着个四方大脸,笑得真诚朴实:“使君天纵奇才,非我等凡俗之辈能比,吾不过平庸之人,能得个一官半职,用以糊口度日,便再无所求了。”

刘襄才不会信他的鬼话,开口试探道:

“凉州,不是只有凉州人才能治理,吾若得凉州,便要整顿西域长史府,重开商路,只有联通域外三十六国的商路开通,凉州才能重新繁荣。种地不行,养牛羊不行,打仗更不行,只有商路才能救活凉州。文和先生认为这条计策可行吗?”

贾诩的呼吸有一瞬间的急促,但很快就被掩饰住了。

“使君,联通域外的商路靡费太大,凉州人没那么多钱,支撑不起来的。”

刘襄觉得得到了想要的答案,郑重的说道:“若有一天,吾要开商路,文和愿来相助吗?”

贾诩沉默了片刻,长长的叹了口气:“若有那一日,天南海北,愿供驱驰!”

“我会占据凉州,也会重开商路,这是我的承诺。文和,你也要记住你的承诺。”刘襄看着这个四方脸山羊胡的狡猾之人,等待着他的回答。

“吾谨记于心。”贾诩心事重重,回答的声音有些飘忽。

很好,刘襄相信这话是真的。

两人叙话的时间并不长,当前最重要的还是运送书籍,只是寥寥几句便各自忙碌去了。

刘襄重视、董卓重视、贾诩也重视,洛阳城里的蔡邕带着负责管理藏书的官吏,以及自发前来帮忙的太学生、三署郎,夜以继日的分类装箱。

书籍运送的很快。

上了保险就是不一样,有动力,否则,谁知道会出什么波折。

安平军这边也没掉链子,刘襄传令的第二天,天井关五千守军到来。

第三天,张郃领兵一万南下野王县,分兵攻取温县、河阳县,彻底打通了天井关到刘襄驻军之地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