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平辽

一场战斗动不动就要打一两个时辰,战况焦灼的能打一天,就算有轮换,那么重的武器,你能抡几下?你天赋异禀体力惊人,你不累你的战马也累死了。

那些个全金属打造的重武器,确实是有,但不是用来作战的,有的是用来打熬力气,相当于现代的杠铃,谁会拿着杠铃去打群架呢?是吧。

还有的,就是仪仗所用,你们家出了个高级武将,门口就能立上几杆铁戟。更高级的将军,能开府建牙的,仪仗队里就有了方天画戟啊,宣花大斧啊,金瓜大锤啊什么的,都是让人看的。权利再大点,能假节钺的,朝廷就会给你配备相应的礼器,青铜斧钺你就能放到仪仗队里了。

演义里面,这些就都成了武将的标志性武器,都是艺术加工,不能信的。

真正的战场武器,要轻便、锋锐、坚韧,这才是杀敌利器,也是考验生产技术的东西。

在汉代,三十炼、五十炼、百炼,这些才是受武将青睐的好家伙。

高超的技术,优秀的原料,大量的人工,才能造就沙场利器。

所以,军队就是个吞金兽,能省则省吧,刘襄直到现在,吃饭都不舍得做三道菜。有菜有肉能吃饱,能满足长个子的营养就够了。

他以身作则,安平军全军上下都崇尚简朴。

那些世家大族的一顿饭,刘襄能用来养一队兵卒,那些脑残的王侯大豪斗一场富,消耗的财富够刘襄调动大军打一年仗,哪个更重要,他心里清清楚楚。

汉朝不是没粮没钱,是没用在正地方,这样的教训在一次次的改朝换代中,不断的重复。

要时刻警醒自己。

刘襄不是想做圣人,他是没有退路,必须把能做的都做好,以幽州争天下,前路不知道有多少艰难险阻,得尽快让自己强大起来。

越强越好。

他在复盘,在反思,在警醒。

吾日三省吾身,是个好习惯。

在他的反思中,各队完成任务,大军归营。

饱餐一顿,休息一夜,第二天拔营东进,兵发柳城。

柳城周边,渝水沿线,有十几万乌桓人在此繁衍生息,他们就是辽西乌桓丘力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