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4页

无论怎么说,中国人都没有理由这么强势。

“是么?安-22的技术,俄罗斯境内哪家工厂有呢?6-dt-3发动机技术跟设备,你们自己也缺吧?还有d-18t航空发动机,俄罗斯境内哪家工厂能造?”

1839 轻工业生产线换重工业生产线

谢凯对面的安德烈跟其他几人听了谢凯这一连串的话,一时间根本无法反驳。

事实就是如此。

俄罗斯国内的工业体系,也随着苏联解体而变得不完整。

苏联在发展的过程,很多时候都是向俄罗斯倾斜,为了维持联盟的完整,还是需要向其他加盟共和国投资的。有些工业基础,就在加盟共和国境内。

比如,水面舰艇。

没有乌克兰的制造能力,俄罗斯境内的大型军舰制造厂,几乎无法完整地制造出一艘军舰。大型军舰需要的动力系统,都是乌克兰生产!

“你说的这些我们确实无法提供,但是我们能提供更多乌克兰工厂无法提供的。我们甚至可以重新讨论合作,签订合作方案。”安德烈身边一个矮胖秃顶的斯拉夫人在整个场面安静了好几分钟,才开口说道。

“重新讨论合作?我们之前投入的资金怎么办?”谢凯觉得这些人脑袋都是有问题。

跟俄罗斯国内的各家单位谈合作,他自然是愿意的。

可真的放弃跟乌克兰相关单位的合作,这是没有可能的。

之前投入太多了。

现在基础投资已经差不多,各种缺乏的配套都建立起来,基础技术资料也在消化中,需要的是后续。

一旦中止合作,这前面的投入,都白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