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2页

“你们怎么来了?”褚光源看到谢凯几人,随口问道,见后面跟着几名苏联人,更是不解,“不是说三天后才会需要?这些早上才到,归置起来都需要不短的时间。”

“诸位,这是褚光源所长,以后他直接负责你们的工作协调。”

谢凯给双方介绍着。

“欢迎,欢迎!大家以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直接找我。”褚光源跟苏联专家们一一握手。

眼神炙热得让苏联人都有些受不了,心中嘀咕这人是不是某些方面不同寻常。

“我带他们看看各个实验室,先去看泵后摇摆技术研究室吧。”谢凯觉得,这个技术才是关键。

泵后摇摆技术,是大推力发动机的敲门砖。

只有航天强国,才知道这技术的重要性。

重型运载火箭,不是简单地放上几台发动机,就可以起飞的。

美国人研究的最大火箭土星5号,高度达到1106米,总重量30385吨,总推力却只有3400吨。这玩意儿,在七十年代就已经让美国人承受不起高昂的造价而封存了。

苏联人技术领先,拥有把摇摆装置后置到火箭发动机后部,用很小的摆动就能实现推力向量变化,从而使得发动机结构更紧凑,火箭总体布局都能更优化。

就因为有这技术,苏联最强悍的能源号,总高度60米,总重量只有2400吨,总推力却达到3200吨。

无论是运载力,还是成本,都远低于美国的土星5号。

谢凯清楚,哪怕是三十年后,能源号依然是全球最大运载力的火箭。

能超越他们的,估计也就只有几十年后的中国了。

苏联在火箭技术上,能领先科技比他们更强的美国,就靠的是集中全力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