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5页

“发动机目前都没有合适的。核心机攻关也没有完成。”郑宇成也有些浮躁。

谢凯有些后悔要提这个,本来自己闹心,现在反而要安慰这两个老家伙,他还年轻,可以看到以后国产大飞机飞上蓝天。

郑宇成跟汪贵林两人,能不能看到300吨级的出现,都是个难事儿。

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那是绝对没有可能。

现在中国航空制造的基础跟原来已经彻底改变,不仅运-10越来越成熟,以运-10为基础的运-15进展也是顺利,唯独就是发动机,国内无法自己提供。

更是引进了安东诺夫设计局被丢下不用的安-22这种二十多年前的落后飞机。

只要消化了这技术,国内的航空制造业,在这方面,将会获得不小的突破。

“没事,咱们引进了安-22全套技术,等技术消化完成,就有大飞机了,巡航速度680公里,也差不到哪里去。”

“那个也不是喷气式……”郑宇成看不上螺旋桨飞机。

所有人都沉默了。

差距太大了。

要追上,不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投入更多资金,还需要一直保持足够的人才供应。

一行人没有花费太多时间,飞机就再次起飞,冲入黑暗中。

看着这架飞机,再想到苏联的那些庞大飞机,确实让人有着深深的无力感。

现在苏联不行了,是最好从苏联搞技术,搞人才的机会。

一旦没有了统一的联盟政府,苏联原本範围内的国家,那种需要很多国家众多单位配合的顶级装备,再也生产不出来。

如同航母,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